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海外华媒走进广东海南 在侨乡聆听“夏天的故事”

2016年09月12日 08:5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 

  9月的南方,还是艳阳高照的盛夏。结束在数字广东研究院的采访,韩国《世界侨报》总编辑王群汗流浃背,却兴致盎然。“广州的创新步伐太快了!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春天的故事’曾经发生在这里。而现在,我们要给世界讲述一个属于侨乡、属于中国的‘夏天的故事’。”王群对本报记者兴奋地说。

  日前,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18家海外华文媒体参加由中国侨联组织的“亲情中华·海外华文媒体侨乡行”采访活动,来到广东广州、佛山和海南海口、万宁、琼海、文昌等地,感受侨乡的发展新速度和历史老根基,在采集故事的同时,也为侨乡的未来出谋划策。

  新侨乡:创新提速接地气

  在广州国际金融中心高层放眼望去,珠江蜿蜒,沿岸高楼林立。室内,从美国学成归来的广州城发基金董事长林旭初向海外华媒记者自信地介绍着自己在金融投资领域的创新理念。

  “速度”,这是广州留给埃及埃中新闻网主编王永鸿最深的印象。“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我知道这里近年来发展得很快,但来了之后才发现,这种快还是超出了我的想象。”

  王永鸿和记者分享了此行的一个小插曲:在从机场打车去酒店的路上,工作17年的司机笑着告诉她,别提是外来的游客了,就连他,有时一个月不去广州的一些地方,也会认不出来。“这说明,这里的民众切切实实感受到城市发展的速度,并为此自豪。”王永鸿说。

  让人惊艳的不仅是城市的面貌。这座素有创新基因的侨乡,如今更是科技创新、产业转型的排头兵。在位于广州科技城的数字广东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海归博士李鹰展示了交通、物流、医疗、市政等“智慧广东”建设方方面面的成果。而在离广州不远的佛山,新媒体产业园负责人介绍,这座由旧厂房改建的创业园区已经吸引400多家创业团队入驻;附近的佛山禅城区“智慧新城”行政服务大厅,“一门式”政务服务则让企业能够最为快捷地办理各项行政手续。

  “在广东,我们看到的是实实在在的创新,政府提供支持,个人、企业努力,许多创新成果也都已落地,这是一种‘接地气’的创新。”在迪拜新闻网副总编辑杨志宏看来,这种敢于创新的“广州模式”充满活力,对其他城市的经济发展也具有激励和借鉴意义。

  在侨乡行的第二站海南,发展同样日新月异。穿行于蓝天白云、椰林细沙之间,华媒记者手中的相机咔嚓作响。

  “和想象中完全不同!”第一次来到海南的美国华网副社长黄燕媚连声感叹。这位在广东出生长大的“50后”回忆,当年毕业分配工作,不少同学来到海南支援建设,印象中那是一个非常艰苦落后的地方。“来了才发现,这里发展得很好,城市非常漂亮,人们也很有礼貌。”

  美国世界名人网总编辑王福生深有同感:“海南当地的导游在为我们讲解时,常能结合其他国家情况来谈,视野非常开阔,真是处处有高手。”王福生连称:“一路上都是亮点,不虚此行!”

  老侨乡:传承历史留文脉

  在侨乡,海外华媒不仅目睹了发展的速度,也感受到历史的厚度。

  走进位于广州越城区的华侨新村,一栋栋精巧别致的小洋楼默默讲述着几十年的风雨变迁,这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座大型华侨住宅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吸引华侨华人来华投资,广州市人民政府在这里建成177座独立庭院和291座公寓,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在此居住。

  如今,入口处写着“华侨新村”四字的牌坊依然巍峨,许多归侨在这座幽静清雅的小区安享晚年。“这里是归国侨眷最温暖的家。”在小区内的“华侨新村纪念馆”,已在这里生活69年的归侨何光宇谈起祖国的多年关怀,声音有些哽咽。

  “在这里,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华侨华人与祖(籍)国的密切联系,这份爱国之情对于整座城市而言都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王群说。

  在海南,海外华媒记者同样为依然完好保存的华侨文化连声赞叹。在海口的骑楼老街,颇具南洋风格的建筑鳞次栉比,一砖一瓦都散发着浓郁的历史气息。这里早年由南洋华侨归乡所建,曾是当地最为繁华的商业街区,后来在历史变迁中遭受破坏。几年前,当地政府启动老街的修复工程,恢复历史原貌。

  “不少建筑还保留着早期的商号和凭栏,让人仿佛回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归侨回乡时的场景。这种‘修旧如旧’的保护是真正有效的保护。”日本关西华文时报副总编蒙令华流连于此,感慨不已。

  而在琼海的大园文化古村,这座小侨村代代传承礼仪孝道等中华文化精髓的努力,也让加拿大7天传媒集团外联主任于捷明连连点赞。“一个国家的强盛取决于这个民族的文化。我们看到这里的政府、民众都在用心保留古朴的民风,传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延承华侨先辈的爱国情怀,这对今后当地整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侨文化’的保护不仅是一种历史的延续,更将推动侨乡今后经济社会发展。”日本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认为,侨村侨宅将成为当地旅游的特色要素,而华侨精神则将成为侨乡发展的持久内在动力。

  说侨乡:牵线搭桥做媒人

  “侨经济”发展方兴未艾,“侨文化”传承如火如荼,如何向世界讲好这里的精彩故事?海外华媒有着独特视角。

  采访还未结束,徐静波就已列出了详细的报道计划。他打算在亚洲通讯社下属的日文报纸《中国经济新闻》上刊登两篇报道,分别介绍广东制造业的转型和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让日本企业对这两个省份的经济发展状况有更多了解。

  泰国丝绸之路电视台的“90后”记者雷声鹏则将镜头对准了侨乡的美食。“我发现侨乡的很多食物和泰国很像,比如海南的千层糕、椰蓉饼,在泰国也有,只是做法有些不同。”雷声鹏说,他希望从这一碟碟精致的食物入手,找寻中泰之间文化交流融合的印记,挖掘其中的故事,吸引更多泰国朋友来侨乡走走看看。

  给予侨乡更多深入报道和长期关注,这是海外华媒的共识。如于捷明所说,“只有持续的跟踪报道,才能更加全面的介绍侨乡,吸引世界更多的目光。”

  采访中,匈牙利新导报社记者耿洁特别关心当地政府为海外华侨华人回国发展提供的优惠政策和创业环境。“这两年,想回中国发展的华侨华人越来越多,大家都对这些信息非常关注。”

  而在带走侨乡好故事的同时,海外华媒也给侨乡的发展带来不少新思路和新机遇。

  在万宁兴隆华侨农场,王永鸿品尝了当地生产的咖啡后赞不绝口,不停询问在哪里可以买到。“上世纪50年代,中国的茶叶曾销往埃及,大受欢迎。同样的,能不能也让海南的咖啡走进埃及?”在王永鸿看来,在旅游开发方面,埃及和海南同样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

  不谋而合,王群也在和当地政府、企业的交流中,寻找中韩之间具体项目对接的可能。“海外华媒不仅可以传播故事,还可以扮演媒人的角色,牵线搭桥,放大侨乡人创新创业的成果,让这个‘夏天的故事’更加精彩。”

【编辑:吴合琴】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