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外报:中国经济提升市场信心 欧洲应注重其外溢效应

2017年07月18日 14: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视频:《新闻1+1》:看数据,中国经济还好吗?  来源:央视新闻

  中新网7月18日电 7月17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经济“半年报”显示,上半年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态势更加明显,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同比增长6.9%。对此,法国《欧洲时报》18日刊文称,在世界经济仍处于复苏阶段的当下,中国经济上半年相对出色的表现,对于提升市场信心有重要作用。就当前经济运行的实际、经济格局的重构情况以及改革路径的选择来看,欧洲更加注重中国经济的“外溢”效应、强化与中国经济合作的意义可能更大。

  文章摘编如下:

  中国上半年经济数据公布之前,多家机构都预测二季度GDP增速为6.8%,而最终的结果是6.9%,超出市场预期,与一季度GDP增速持平,这已经是中国经济连续八个季度位于6.7%至6.9%的增长区间,的确显示出一种“稳”的态势。实际上,除了GDP增速的稳定,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还显示,物价、就业、城乡居民收入等重要指标也都呈现“稳”的属性。对此,可从三个纬度进行观察。

资料图为福州一处刚建设完工的房地产楼盘。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张斌 摄
资料图:福州一处刚建设完工的房地产楼盘。 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首先,在这一轮经济增长放缓的周期中,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能持续接近7%的增长并不容易。究其原因,主要缘于三个方面的转变:一是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开始显现效果,生态环保等领域的投资增长迅速,服务业生产指数不断攀升;二是持续不断的简政放权、放管结合、降低成本等措施,大大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三是新产业、新业态的勃兴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这也是最近不少欧美媒体聚焦包括“共享单车”在内的中国新经济、新科技的原因之一,中国创新之路推动经济发展的正面“外溢”也将越来越多。

  其次,在不确定性仍然广泛存在的情况下,上半年经济运行超出预期的表现,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其重要意义在于,将为下半年的经济、金融改革赢得更加充裕的政策空间、更加稳固的政策定力,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实现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这一点对于中国正在推进的金融改革尤显重要。

  早于上半年经济数据公布,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于7月15日在北京闭幕。这次会议对金融要回归本源、服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的强调,对防控风险、加强监管、深化改革的突出,备受瞩目。

  作为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改革逐步走向深水区,并表现出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方面是金融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需要一定的空间和定力;另一方面是金融改革已经取得的成果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十分明显,正在改变市场预期、资金流动、资源配置模式。

  换言之,在上半年经济增长带来的“操作空间”下,如果下半年中国金融改革能稳步推进,也取得一些超预期的效果,那么二者的叠加效应将得到放大,对中国经济实现全年目标有巨大帮助。

  再则,在世界经济仍处于复苏阶段的当下,中国经济上半年相对出色的表现对于提升市场信心有重要作用,但世界经济要真正走出困境,还有待主要经济体的再平衡。

  实际上,除了中国公布经济运行数据外,本周还有不少经济体要公布较为重要的经济数据,比如新西兰、英国、加拿大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美国各大企业第二季度的财报,以及日本央行、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会议。这些都是观察世界经济走势的重要参照。

  在这一轮经济复苏中,美国经济的节奏已经比较明显,在增长、通胀、就业等数据渐有起色的情况下,已经进入加息通道,而中国经济的表现一直是低迷世界经济中的一道亮色,如今企稳向好的态势更加明显。在中美经济表现出某种同步性的情况下,世界四大经济体中,最大的风险实际在欧洲和日本。

  对于欧洲而言,经济向好的节点是对量化宽松政策进行缩减,这也是外界对本周欧洲央行会议的重点关注。尽管中美经济表现出一定的同步性,但采取的经济策略却大不相同,就当前经济运行的实际、经济格局的重构情况以及改革路径的选择来看,欧洲更加注重中国经济的“外溢”效应、强化与中国经济合作的意义可能更大。

【编辑:孟湘君】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