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在西方最古老大学聆听中西文明“协奏曲”

2019年05月04日 10: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亚洲文明对话)在西方最古老大学聆听中西文明“协奏曲”

  中新社博洛尼亚5月4日电 (记者 彭大伟)“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日前,中国人民大学民乐团一曲改编自中国传统民歌的《茉莉花开知多少》,让出席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孔子学院10周年庆典的中意两国嘉宾掌声雷动。

图为博洛尼亚大学一景(摄于3月11日)。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彭大伟 摄
图为博洛尼亚大学一景(摄于3月11日)。 中新社记者 彭大伟 摄

  这段中国民歌旋律,因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图兰朵》中多次使用而在西方家喻户晓。

  中新社记者近日走访了拥有西方最古老大学的博洛尼亚,感受东西方两大文明古国在此对话互鉴所鸣响的“协奏曲”。

图为庆祝典礼上的中国人民大学民乐团表演中国民乐。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彭大伟 摄
图为庆祝典礼上的中国人民大学民乐团表演中国民乐。 中新社记者 彭大伟 摄

  飞机一降落在博洛尼亚机场,中英意三语的指示牌便令中国游客平添一分亲切。而在拥有近40公里柱廊、宛如中世纪城市活化石的博洛尼亚街头,许多人骑着来自中国的摩拜单车。

  刚庆祝完十周岁生日的博洛尼亚大学孔子学院在当地与中国的人文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桥梁角色。2017年3月,博洛尼亚市在孔院搭桥下与中国旅游研究院合作,通过了“欢迎中国”认证。机场的中文标识便是这一认证包含的项目之一。

  据该院中方院长许颖介绍,成立十年来,博洛尼亚的很多大型活动都有孔院参与,如2016年博洛尼亚医学节、2018年博洛尼亚发现电影节、2018年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中国主宾国项目等。

  近年来,孔院正以一种更“酷”的方式将中国文化呈现给当地公众。除邀请中国著名作家余华和科幻作家陈楸帆等到博洛尼亚举办讲座,孔院还分别呈现了与中国国家京剧院合作的实验京剧《浮士德》,以及2018年和广州芭蕾舞团合作的芭蕾舞《梁祝》。

  许颖表示,这两者分别是“用中国的艺术形式讲西方的故事”和“用西方的艺术形式讲中国的故事”,受到博洛尼亚观众的热烈欢迎。“我们也特别希望改变人们对孔院的刻板印象,把知性的、现代的、有创意的形象传达给意大利民众。”

  百闻不如一见。近年来,通过实地前往中国生活、学习,越来越多意大利民众更多地认识了中国。

  毕业于博洛尼亚大学医学专业的阿里戈去年曾前往中国人民大学参加国际小学期的学习,在北京度过的夏天和结识的朋友令他十分难忘:“我希望学好中文,期待今后有机会到中国学习针灸。”

  生活在博洛尼亚的欧委会前主席、意大利前总理普罗迪认为,“两国人民相互学习对方语言,不仅是文化交流,同时也是两国人民之间关系的‘润滑剂’。在当前充满紧张感和不确定性的国际环境下,我们尤其需要这种能够‘润滑’人民之间关系的合作机会。”

  “我认为意大利人和中国人之间有很多共同之处。”谈及两国文化的异同以及如何通过交流互学互鉴,博洛尼亚大学汉学家鲍夏兰(Claudia Pozzana)教授表示,意大利人对中国人民的了解至今仍然是有限的,如果只一味强调差异的话,将给双方相互理解带来困难。她提倡一种“习惯差异”的态度:“如果能寻找到我们双方之间的共同和相似之处,这将(比仅强调差异)更有趣。”(完)

【编辑:孙静波】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