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花甲母亲 花样年华——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欧洲时报>:花甲母亲 花样年华
2009年09月24日 15: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9月24日电 法国《欧洲时报》即将于9月25日出版的欧洲时报国庆特刊发表署名文章《花甲母亲,花样年华》,回顾60年来旅欧华侨华人与祖(籍)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揭示旅欧华侨华人眼中祖(籍)国的巨大变化。全文如下:

  回首乡关,秉烛而拜。为祖(籍)国庆生,犹如为母亲祝寿,是旅居海外的中华儿女们游子生涯中念兹在兹的“情结”。小生日小庆,大生日大庆,每年的10月1日,都是与一年中其它364天如此不同的日子。

  60年一甲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轮回”的今年10月1日,又是格外迥异于往年:花甲之年的祖国母亲,历经坎坷,脱胎换骨,成就奇迹,沐浴辉煌……正焕发着前所未有的“花样年华”的青春异彩。

  60年前的这一天,新中国第一代领袖毛泽东在天安门振臂一呼: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海外华侨华人也从此站起来了!

  积贫积弱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不堪回首;满目疮痍的军阀割据时代山河破碎;腐败丛生窃国者侯的国民党统治烂到根底;这个在百年战乱之后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中国的一切都是新的。这个还耕作者其田,给劳动者其权,以“天下大同”为目标的新国度,给生活在这块土地上或旅居海外的炎黄子孙带来全新的希望与共识:新中国代表人类前进的方向。

  建国伊始的几年中,占留学生总数(据统计为5000人)一半的海外留学生陆续回国,矢志为新中国效力,形成了建国后第一波留学人才的归国热潮。钱学森、李四光、邓稼先、华罗庚、朱光亚为代表的科技高端人才纷纷放弃了国外的优厚待遇,冲破阻力,投向祖国怀抱。这些人才为新中国在短期内挺起“科技的脊梁”作出了巨大贡献。而散落于五洲四海的海外华侨华人也形成前所未有的对新中国的“向心力”。首个旅欧爱国侨团也与共和国同步诞生。

  在建国15年大庆之际,在祖国西北,一朵蘑菇云在大漠上空腾起。此后,氢弹与首颗人造卫星相继升空。这使“两弹一星”的元勋“海归”们,永载共和国史册。应该说,从这一刻起,全体“中国人”才彻底摘去被西方列强戴上的“东亚病夫”的帽子,与他们平起平坐。海外华侨华人的腰杆才真正“挺直”。

  在建国的前三十年,中国既创造了科技强国、自力更生的巨大成就,奠定了初步工业化的基础,也经历了寻找发展之路的困惑与“主义”的迷茫。祖国所经历的磨难与她所拥有的辉煌一样让海外华侨华人刻骨铭心。

  当知识分子从建国初期的“香老大”,历经多次政治运动,最后堕落到文革时期的“臭老九”,祖国经历了一场经济、政治、文化的全方位浩劫。新中国代表人类前进方向的共识,在海外华侨华人心中被彻底颠覆。年仅20岁的“母亲”被“阶级斗争”炼狱折磨得快速衰老下去。

  在建国第一代“海归”说“爱党”也难,海外侨胞说“爱国”也难的岁月,祖国坠入了海外华侨华人所难以理解的“扭曲意识形态深渊”。“文革”结束之际,中国已经从政治、经济到科学、文化都进入了濒临崩溃的危险境地。

  是改革开放使海外侨胞重整爱国信念,是改革开放使祖国母亲获得第二青春。

  回首30年前,值得海外华侨华人引以为自豪的是:在“母亲”伤痕累累,百废待兴,与世隔绝,踌躇于如何迈开“改革第一步”,如何开启“开放第一门”之际,她的海外儿女们,循着她的召唤,率先回到她的怀抱。

  据统计,改革开放之初的几年,侨资占了外资的绝大多数,为“贫血”的祖国经济输入了起死回生宝贵血液。为其日后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侨资来得最早,数量最大。更重要的是,海外侨胞不仅将资金和项目,技术和管理,带回家,更将一种全新的观念,一条与世界联通的桥梁带回了故土。他们只有一个信念:让命途多舛的母亲,尽早走上健康富裕之路。

  今天,据统计,海外华商创办的企业约占中国三资企业总数七成,投入资金约占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六成。他们在自身事业发展的同时,不忘回馈社会,造福桑梓。在祖国的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总是挺身而出;祖国遭遇天灾人祸,他们感同身受慷慨解囊;改革开放30年来,侨胞捐赠祖国公益事业的总额达700亿元;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等大是大非面前,他们立场坚定不移;在海外传承中华文化,他们筚路蓝缕、不遗余力。

  改革开放30年,第二代海归掀起回国服务热潮,为祖国创经济奇迹、攀科技巅峰,再立汗马功劳。与钱学森们一样,他们在航天、探月等重大科技工程中,在卫生、科技等重要领域里,成长为新一代领军人物。

  对此,中国伟人邓小平这样说,“几千万海外爱国侨胞是中国大发展的独特机遇”,“中国改革开放,海外华侨功不可没。”

  邓小平的精彩论断,应该还有一个“下句”,就是:中国的改革开放为几千万海外侨胞的发展创造了独特的机遇,海外华侨经济发展壮大,改革开放功不可没。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海外华商经济也迅速崛起。《2008全球华商发展报告》显示,全球海外华商总资产已达50万亿人民币,华商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也成为祖国改革开放事业最大的受益群体。

  60年来,海外华侨华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海外华人的地位与祖国的地位同步攀升;海外华人与祖国荣辱与共,同舟共济。

  30年前,祖国的贫穷社会主义让侨胞们伤心流泪;30年后,祖国的特色社会主义让侨胞们额手称庆。让数以亿计的人民脱离贫困走向小康、富裕,实现世界发展与民生奇迹;香港、澳门回归祖国,雪百年耻辱;奥运圣火北京点燃,金牌独占鳌头,向世界诠释国运昌体运昌的“神话”;航天科技圆飞天梦、实现太空行走,傲视群雄,扬中华国威;祖国造就一个个成功与奇迹,能不让他们扬眉吐气,感受作为“华侨华人”的自豪?!

  今天,当我们再度回首神州大地,我们所看到的是一片那样古老,那样灾难深重,那样百折不挠,那样与时俱进,因而显得那样年轻的土地。

  中国的经济发展从未如今天这般对世界的发展影响至深;一个30年平均以两位数增长的经济体,尚未表现出其未来30年发展势头的任何疲惫迹象;一个率先走出危机并对世界走出危机举足轻重的经济体,并未打出她的最后王牌;这个被经济学家称为奇迹的速度与效率,使我们得出中国发展模式正处于“花样年华”的结论。

  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改革、探索从未如今天这样与西方主流制度处于平等对话的位置;在30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执政党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人类源头活水”注入经改与政改的灵魂深处,使“中国特色”逐渐显示其生命力。以“人本”为准绳,中国在接受西方普世价值的同时,确定以完善民主制度为政改目标,以建立“和谐社会”为制度目标,并明确提出不会照搬西方制度。这不啻向世界昭示:中国在寻找适合中国人自己的制度的同时,也在探索适合“世界人”的“和谐世界”的新制度。从这个角度说,中国目前处于转型的社会制度虽面临诸多挑战,远远不尽完美,但却充满希望。这个模式承载了中国人的希望,也承载了寻求“模式突破”的发展中乃至发达国家的希望。中国特色的制度探索,也因此而显得格外年轻。

  中国的传统核心文化与价值观从未如今天这般,因显示出巨大的现实意义而显得年轻。道家所推崇的“天人合一”思想对当今世界环境保护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日益加深;儒家“中庸之道”对当今源于极端宗教主义的恐怖主义、源于极端个人主义与自由主义的金融经济危机、源于极端民主主义的政府执政能力与决策效率低下等等,都越来越凸显其启迪意义;中国以“孝道”为核心的家庭伦理文化,面对一个日趋老龄化、而老年人也日趋孤独的世界,理将在未来引起更多的关注。这些曾经被学界看成老生常谈的思想,重新为学界所研究与重视,透视出中国古老文化焕发的青春光彩。

  60年的发展,60年的嬗变,万语千言,难表其巨变于万一。但是,对于海外侨胞来说,祖国巨变的核心象征,是大写的“中国人”的变化;是包括海外华侨华人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生命价值的变化。

  中国人从个性压抑变得个性鲜明,从崇尚革命变得崇尚改革,从迷惘变得自信,从冷淡变得热情,从愤懑变得欢快,从崇洋媚外变得自我肯定,从保守变得开放……

  30年前在北京街头围观外国人与奥运时的北京街头笑迎外国人的两个“中国人”的表情,形同霄壤,意殊隔世。中国人内在情感的变化,为打造新世纪民族健康心态,最终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意义深邃而远大。

  30年来,中国人经历了生命价值飙升的“牛市”;打造了“主义诚可贵,生命价更高”的全民共识。

  从唐山大地震拒绝外援到汶川抗震谱写生命之歌;从批判“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到高举人道主义普世大旗;从非典浴火涅盘的生命意义到甲流堪冠全球的防控措施;从农民免交税捐到农民享受社保;从内政“以人为本”到外交“以侨为本”;见证了中国人生命越来越“值钱”的历程。这个变化是千万变化中最为本质的变化,是海外华侨华人亲身感受到的最让他们自豪的变化。

  花样年华,并非完美无瑕,但她区别于那些濒临衰落,老气横秋,一潭死水,了无生气的年华;中国特色,也非无忧无虑,但她在新世纪显示出发展与克服危机的优势,她的将来仍然充满了可塑性,也因而充满了希望;祖国所倡导的“和平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正在世界村中显示出前所未有的感召力。

  在新世纪开局之际,海外华侨华人蓦然回首神州大地,花样年华的祖国母亲,从未笑得如今天这般灿烂、自信与淡定。

  旅欧华侨华人遥祝“母亲”60大寿生日快乐;祝福祖(籍)国在未来60年携全球中华儿女,成功演绎民族富强、统一、复兴的“花样年华”。(梁扬)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