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新西兰华人餐馆的今昔变迁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感受新西兰华人餐馆的今昔变迁
2010年01月18日 14:50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华人移民走到哪都喜欢开餐馆,“民以食为天”到哪都是一样的真理,对华人来说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这里面的奥妙还在于,开餐馆不但解决了就业问题,还解决了吃饭问题。不管怎样,中国人觉得抡起炒勺和菜刀来,感觉还是最踏实的。

  据说,在1976年以前,当地中餐馆上的是“酱油米饭”,品种比较单一。这当然和那时中国人的腰包有关系,和华人少也有关系,光顾的人不多,老外也不习惯中餐的口味,所以“酱油米饭”成了漂泊在这里的华人餐桌上的主食,就不足为奇了。

  有谁见证了新西兰日渐兴隆的中餐馆?

  曾经是驻新西兰的中国大使陈文照回忆说,1976年他第一次到访新西兰时,在首都惠灵顿住了3个星期。当时,惠灵顿的中餐馆非常少,他和同事只好天天吃西餐。有一天,他们在市中心的古巴街上突然发现一个中国酒家,内心顿感狂喜。但当他们走进中餐馆后却大失所望:这里的菜中不中、洋不洋。比如鸡蛋炒饭,他们本以为会是想想都要流口水的鸡蛋加葱花的扬州炒饭,没想到炒出来的米饭里加了其他原料,半生不熟的,非常硬,还放了酱油。老板娘是广东人,看他们是家乡来的,特地又给他们做了地道的中国菜。陈文照问老板娘:“为什么平时不做地道的中餐,比如熘肝尖、炒腰花之类。”老板娘回答说:“这里华人很少,要是餐馆只面向华人,生意就非常难做,为了将就新西兰人的口味,只有‘不中不洋’这唯一的选择。”老板娘当时曾向陈文照透露,她的最大愿望就是办一家像样的中餐馆。

  20年后,和中国大陆一样,餐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陈文照回忆说,1998年他再赴新西兰的时候,新西兰各大城市的中餐馆都很多。比如奥克兰,已不是几家中餐馆了,几十家也不止,其中有一家广东餐馆,门面很大,能摆四五十桌。

  “这些变化主要有四点:一是中餐馆比原来多了,二是中餐馆的档次提高了,三是中餐馆的饭菜地道了,四是新西兰人也来光顾了。而且,新西兰人都不吃那种‘酱油炒饭’,就爱吃地道的淮扬菜里的扬州炒饭!”陈文照说到此时,眼里冒着光,倍感欣慰。

  陈文照说,炒腰花当年在新西兰是没人吃的,现在则在新西兰很负盛名。有一天早晨,陈文照去惠灵顿附近的一个农贸集市。那个集市早上五六时就开张。当他走到卖猪肉的一个摊位时,看见告示上用英文写着:猪下水已售完。这让陈文照心中一热。“我感受很深,因为我以前去的时候,卖肉的人都把猪下水剔出去,认为是脏东西不能吃,而现在却变得供不应求。这说明中餐在新西兰的影响很大。”

  出国前我也以为新西兰吃不到动物下水的,没料到第一天到超市里,就看到鸡肝的价格竟然高达每磅10多元纽币,而且市场上还供不应求。看来,改革开放30年来,不仅大陆情况天翻地覆,海外华人的生活也是翻天覆地。呵呵,这是可以自豪地书上一笔的!

  没料到2008年下半年以来,一场金融危机搞得人心惶惶,裁员、经济衰退、失业救济、倒闭,是媒体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也影响着每一个新西兰人。那一阵子新西兰储备银行经济分析师认为,新西兰真正迎接金融风暴将在2009年1月,而且言之凿凿。这就意味着从2009年1月起,新西兰经济将进入全面衰退。而2008年出现的经济危机端倪,只不过是黑暗到来前的预兆。

  这些足以让新西兰人忧心忡忡。首先是新西兰国内有11%的企业开始陆续裁员,失业率急剧上升,不少失业者只能靠社会福利来维持全家生计。例如银行业,总部设在澳大利亚的澳新银行,继在澳、新两国裁掉200名前台工作人员和500名后台工作人员后,最近又宣布将在新西兰裁员200人,这些人员基本上是管理层。我女儿所属的奥林匹克计算机软件开发公司,原以为只要削减一下每个员工的工作日,尽量可以不裁员,但是到了今年3月,也不得不削减人员。

  餐馆是经济的晴雨表,经济好坏,餐馆马上就会表现出来。

  去年开始每个家庭上餐馆的次数明显减少,很多人开始自己动手在自家院子里开辟出一片菜地。本来,自己种些爱吃的或蔬菜店里卖得比较贵的菜,是华人的“专利”,洋人的院子里比较注重栽培花草。眼下,面对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一些洋人也顾不得鸟语花香了,纷纷开荒种菜,倘若金融危机缠绵不休,至少也不至于饿肚子。

  然而,金融危机对华人餐馆的影响倒不是很明显,餐馆这段时间更是灯红酒绿。这些,表明了新西兰华人生活相对比较富足,也可看出,经济危机似乎开始走出了低谷。

  新西兰的海鲜非常有名。因此,奥克兰每年都会举办海鲜美食节,活动将呈现豪拉基湾及邻近海域捕获的各式鱼鲜。这不只是一个庆典活动,也为市民们提供了一次受教育的机会与尝试海鲜的体验。

  来新西兰8年了,很早就听说有家位于码头储油区附近的海鲜餐馆。对它,正负两面的评价都有,但大多来此的人,说到它印象最深的就是——贵。

  今天是女儿的生日,我们决定去尝尝鲜。在奥克兰市区绕了半天,导航仪指示着方向,牵引着我们在码头周围瞎逛。没办法,一查地图才发现,原来这里道路整修改道了,要找的这家海鲜餐馆其实就在眼前。奇怪的是,这家赫赫有名的餐馆其实一点都不起眼,还不如我们住处附近广东人开的“兴龙阁”海鲜餐馆。餐馆就像大陆的海鲜大排档,只是因为这里的海货新鲜出名,才引得众多的饕餮之徒趋之若鹜。

  看华人餐馆生意兴隆,华人在海外的地位也日渐提升,从一个角度看出了祖(籍)国经济越加强大的事实,在海外的中国人的腰杆子,感觉也挺了起来。(摘自美国《侨报》)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