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华族传统文化 新加坡华裔学子推广“家谱”——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传承华族传统文化 新加坡华裔学子推广“家谱”
2009年09月22日 09: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汪端瑞(中间站立的男生)在李氏总会向孩子和家长们讲关于家谱的故事。(李叶明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9月22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家谱,是华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早年新加坡华族家庭也有记家谱的习惯,如今已被现代都市人渐渐遗忘。尤其是新加坡年轻一代,他们对家谱还有多少认识呢?

  淡马锡初级学院一名来自中国的学生,在专题作业中提出要做家谱的研究与保护的课题,得到同组的印尼学生和新加坡学生的响应,并获得本地李氏总会的支持,组织了一场别有意义的家谱推广活动。

  汪端瑞来自中国安徽,三年前获新加坡教育部奖学金来本地读书,目前是淡马锡初级学院一年级学生。

  今年,汪端瑞和他的同学们需要完成一项专题作业,主题是《保护与发展》。这是A水准考试的一个重要科目。

  在年初选题时,很多同学根据自己对“保护与发展”的理解,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环境方面的工作,如遭遇地震、火灾之后的保护与抢救等,而汪端瑞想到的,却是做家谱的研究与保护。

  汪端瑞说,由于家里最近刚好重修了家谱,这让他有机会对这个华人的古老传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新鲜”的课题

  对于汪端瑞保护家谱的提议,同组的四名同学钟婧琳、Katrin Salim、许瑜恒、宋诗莲都觉得很“新鲜”。他们当中,许瑜恒、宋诗莲是本地学生,钟婧琳来自中国,而Katrin来自印尼。由于都是华族,他们对家谱多少有一些认识。

  来自印尼的Katrin说,她的家族至今仍保留记家谱的习惯,家谱维系了一个大家族的联系。虽然家庭成员分布在印尼和海外的多个城市,但因为有了家谱,似乎有一根无形的线,把大家拉在一起。

  为方便联络,他们在家谱上注明了所有家庭成员的住址和联络方式等,这一点与传统的家谱不太一样。

  本地学生许瑜恒、宋诗莲说,他们曾经从长辈口中听说过家谱,只是现在很多家庭已经没有记家谱的习惯,所以他们对家谱的认识也越来越模糊了。听了汪端瑞的想法后,他们才发现家谱在传承文化与历史方面的特殊价值,所以非常赞成做这个课题。

  而保护家谱的选题,也很快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老师说,他们是全班同学中第一个把“保护”的概念提升到精神层面的小组,选择去关注和保护一种正逐渐式微的文化传统,这一点非常好。

  拦路虎:找不到英文资料

  题目确定后,他们就开始动手搜集资料。在李光前参考图书馆,他们查遍了所有跟家谱有关的书籍。令他们感到意外的是,图书馆里所有能找到的有关著作都是中文的,而且之前的借阅次数少得可怜。

  汪端瑞说,虽然之前已经想到会是这种情况,但没有想到会这么严重。这令他们刚刚投入工作,就碰到了一只“拦路虎”。

  来自杭州的钟婧琳说,他们的专题作业是要用英文来完成的,因为这是A水准的考试科目之一,最后的报告得送到剑桥给英国老师评分。如果缺少英文参考资料,无疑会大大加重他们的负担。而且Katrin不会读华文,那些厚重的关于家谱研究的华文专著,对她来说,根本是“天书”,这让她怎么参与作业呢?

  面对意想不到的难题,五名学生决定各司所长,相互配合,一起面对。Katrin不能读华文,就让她尽量负责英文报告的撰写;查资料和相关的研究工作,就由两名中国同学主要负责;而两名新加坡同学,则着重在策划活动和问卷调查等方面。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