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滚动|国内|国际|军事社会|地方|港澳|台湾|华人|侨网|财经|产经|金融|房产|能源|IT|汽车|文化|娱乐|体育|健康|生活|图片|视频|访谈|新媒体|English
一线故事:从胡萝卜到“一代宗师”
一线故事:从胡萝卜到“一代宗师”

耐心成就精益求精

陈国信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这种耐心也造就了他在专业技术革新时的精益求精。在“创业”初期,陈国信每次上铁塔都会带相机,拍下所有的部件,甚至连螺丝钉也不放过。然后下塔后与图纸对比。这样,铁塔上所有部件的“性格特点”他都了如指掌,为他研发各类作业工具打实了基础。

“电子病历”提供“治疗方法”

后来,陈国信不满足于只记录塔上零部件的外貌,而是进一步关注零部件的“内在”。每次上塔他都会用照相机拍下故障的部分,下塔后建立铁塔线路的“电子病历”。攻关科研项目时,只要一翻“电子病历”,就能知道病症,有针对性地研究“治疗方法”。

临睡前习惯“放电影”

白天想不出来,陈国信就晚上接着想——他养成临睡前“放电影”的习惯:闭着眼睛躺在床上,铁塔上每个零件都能清晰浮现。他在脑海中一遍又一遍地模拟着该如何操作,甚至操作之后对周围环境造成何种影响,都想得清清楚楚。

半夜从床上跃起画图纸

一天晚上,他突然灵光一现:如果连接导线两端不受力的跳线,用操作杆将跳线向外推,就可以扩大安全距离!他兴奋得一夜没睡,从床上跃起就开始画图纸。就是这个金点子,最终使110千伏双回同塔线路铁塔带电作业的安全距离增加了60厘米!

2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