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滚动|国内|国际|军事社会|地方|港澳|台湾|华人|侨网|财经|产经|金融|房产|能源|IT|汽车|文化|娱乐|体育|健康|生活|图片|视频|访谈|新媒体|English
一线故事:小山沟里的“大村官”刘满堂
一线故事:小山沟里的“大村官”刘满堂

“真驻村、真扶贫”的“刘书记”

科学扶贫首先要坚持精准扶贫。对象要精准、项目安排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到位要精准、脱贫成效要精准,一个个“精准”不断出现在刘满堂的思维中。在他看来,要想实现扶贫的精准化就必须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和因地制宜。

李家台村8个组有7个都在半山腰上,“看着一拃远,走路要半天”,吃水、出行一直是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两大难题。刘满堂摸清情况后,募集资金150多万元,先期启动群众饮水工程和通组路建设。起初,一些群众半信半疑,有的心存畏难情绪。刘满堂便挨家去做工作,宣传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项目开工后,他又天天泡在工地上,翻山越岭,现场指挥。项目进行中,刘满堂注意到,有3户困难群众居住地远离通村路,他便个人出资1万元,将路修到他们的房门前。村里路通了,村里人喝上了城里人喝的自来水,他还多方联动筹集资金11万元,救助贫困大学生22人。

抓脱贫是第一书记的硬任务,对此,刘满堂有着自己的理解。前些年,村里发展产业总在“翻烧饼”,今年种核桃、明年搞黄姜,乡亲们没少折腾,钱却没赚来多少。说干就干。做完案头研究,刘满堂自费到山东菏泽、陕西白河实地考察一番,发现油用牡丹浑身是宝,花可冲饮、籽可榨油、根能入药,是特别适合陕南山区种植的高产经济作物。他带回牡丹油、牡丹苗到村里宣传,老乡们到家里做客,他就先捧上一杯牡丹花茶让他们尝尝鲜。他还请来农业专家进村培训,没成想,一下子就来了200多名村民。

“现在我家4亩地都种上了油用牡丹。大太阳天,刘书记还经常来辅导我们种植。有他把关,咱心里踏实!”贫困户何功英说。

引水修路、治理滑坡体、帮贫困户找寻失联的儿子、资助村里的贫困大学生、外出考察项目……驻村一年间,刘满堂很少回京,他把李家台当成了自己家。刘满堂用他的实际行动,深深赢得了群众爱戴,被称为“真驻村、真扶贫”的“刘书记”,“全村人的好书记,贫困户的好亲戚”,他担任第一书记的李家台村在上级政府部门的评估中,更是实现了2016年内的率先脱贫,成为旬阳县的脱贫示范村。

记得2015年9月22日,刘满堂向组织上交了第一份工作汇报。信的最后有这样一段话:

“我愿申请到旬阳最艰苦的乡镇去,比如红军镇,但地方考虑我年龄比较大,同时也希望我能发挥更大作用,把我安排在李家台村,这里工作条件好、生活方便,特别是有关部门和同志为我的工作和生活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村里的几位负责同志也是大力协助,这一切让我很感动,在这里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另一方面,也使我很不安,压力更大了。我的能力有限,担心完不成任务,让群众失望。但我有决心、有信心,紧紧依靠各级组织、领导、广大群众,群策群力,心无旁骛地努力工作,为革命老区人民的脱贫致富贡献自己最大力量,同时,也圆自己回归田园的夙愿。”

心系土地的人永远是这么质朴无华。

3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