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滚动|国内|国际|军事社会|地方|港澳|台湾|华人|侨网|财经|产经|金融|房产|能源|IT|汽车|文化|娱乐|体育|健康|生活|图片|视频|访谈|新媒体|English
一线故事:诚勤勇毅的信息化专家韩安
一线故事:诚勤勇毅的信息化专家韩安

一盏灯,一台电脑,一个办公桌前忙碌敲击键盘背影,提到他,第一时间浮现在大家眼前,就是这样一幅画面。作为一个软件开发人员,从入职那日起,他就和软件编程结下了不解之缘,也为自己选择了“苦行僧”般的技术钻研道路。刚入职不到一个月,他就出现在项目现场,接受了工作后的一个挑战。由于在学校中一直学习的java及php编程,而在公司中接手第一个项目是攀枝花巴关河洗煤厂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要求采用.net技术进行研发,对于喜欢挑战的他来说,有压力也有动力,凭借对编程的爱好和灵性,伴随着没日没夜的挑灯夜战,项目如期交付,他用勤劳证明了自己的软件功底和技术实力。一个对本职工作近乎痴迷的程序员,一个严谨务实的软件工程师,用优秀的项目诠释了“什么是执着,什么是回报——做技术的,一定要钻研,一定要付出,但,付出总会有回报”。截至目前,该项目在现场仍在正常运行,为洗煤厂管理提升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勇者,刚心锐志,创新创业求进之途。

作为一个程序员,达到熟练的编程水平和拥有软件代码驾驭能力似乎已经足够。很长一段时间里,韩安痴迷于软件技术的深入探索和研究,尽可能用最简洁的语句实现复杂的功能,他认为这就是一个优秀的程序员基本素质。随着代码的熟悉以及编程技巧和能力的提升,他开始思考,什么才是软件开发的重点,他突然意识到,与其做一个局部的雕刻师,不如把重点放在做一个伟大的建筑师上——从程序编写到软件架构。明确了提升目标后,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需求调研和软件架构上,每一个项目,他都亲赴现场和用户沟通交流,进行详细的需求调研。为了把项目做好,真正把软件开发当作艺术创作来做,他就一头扎进现场,深入业务关键指标及用户管理流程,查询资料掌握核心技术,并熟识具体操作方法,和业务主管反复沟通确认,他的足迹遍布了所参与项目的每一个环节地点。随着用户需求的逐步清晰化,随之适应性的软件架构模式也逐渐的明晰起来。团队们一起构建了“重需求重架构”的统一开发框架平台,适应了煤炭行业安全生产业务的产品构架及平台组件,稳固了产品基础架构,提升了模块的复用性。

2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