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苦寻被拐儿子23年圆梦 通电话热泪盈眶(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生活新闻
    父母苦寻被拐儿子23年圆梦 通电话热泪盈眶(图)
2009年12月23日 08:50 来源:武汉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儿子一朝失踪

  
  父母23年苦寻

  儿子登报找家

  幸福瞬间降临


  “10月21日中午1时左右,有两个男孩在汉口武胜路新东楼四号门口玩耍时,突然失踪。其两个小孩特征如下:

  赵文祺,小名祺祺,现年5岁,身高1.05米,右眼角上有一伤疤,会说话,操汉口口音。

  胥骞,小名千千,现年3岁半……。(胥骞是赵文祺的表弟,赵文祺母亲妹妹的儿子)

  敬恳热情的同志们,知其下落,请送到武胜路新东楼四号。或电话告知:武汉新华锅炉厂赵小树。电话:355217。烦劳之处,当面重谢!1986年10月23日”

  这是23年前深秋,武汉大街小巷张贴的寻人启事。1986年10月21日,赵小树夫妇及妹妹家的儿子突然同时双双离奇失踪……

  23年前,赵小树是武汉新华锅炉厂的技术员,妻子雷冬玲也是同厂职工,夫妇俩本来有着一个幸福的家。

  1981年10月27日,他们的儿子降生,看着儿子机灵可爱的模样,赵小树为儿子起名“赵文祺”。

  令赵小树夫妇欣喜的是,儿子文祺打小就聪明过人,读过的看过的东西,他总能过目不忘。幼儿园举行的智力比赛,赵文祺轻轻松松就拿了第一名。见警察抓坏人很威武,文祺小时候的理想就是长大当名警察(被拐到河北新家后,选的第一套衣服就是一套小警服,并照了相,这张照片就是本报昨日刊发的“寻亲照”)。失踪前不久,文祺摔了一跤,磕破了右眼角,于是右眼角留下了一个不起眼的小疤。

  雷冬玲是雷家长女,赵文祺是雷家大外孙,外公外婆都非常疼爱文祺。只要一有空,外公就会带着文祺外出游玩,乘船渡江,看大桥、游黄鹤楼。所以文祺的记忆中,总是和外公在一起……雷冬玲的妹妹婚后住在汉江江边的民房里,她也十分喜欢文祺,经常把文祺带到家里玩耍。

  1986年10月19日是个星期天,赵小树夫妇提前到孩子的外公外婆家给文祺过了5岁的生日(文祺的生日是10月27日)。那天,外公特意为外孙买了几条鲜活的大鱼,为了保鲜,放在门口的一个红色的大盆里养着。文祺来后,好奇地围在盆边,用手捞鱼玩,玩了好长时间。

  21日,赵小树夫妇俩轮休,他们又带着文祺到孩子的外公外婆家探望。外公外婆就住在一楼,午饭后,文祺和表弟胥骞到屋外玩耍。不一会儿,夫妇俩到屋外转转,没看到孩子,以为两个孩子躲到哪里去了。可一直找到夜里,仍未见两个孩子归来,这才慌了神,连忙报警。

  1986年12月22日,长江日报内参以《我市一批幼童近来“失踪”》为题刊发了赵小树夫妇等8对夫妇寻找失踪的儿子的消息,呼吁社会各界给予关注。

  从此,赵小树夫妇踏上了漫漫寻子之路。他们沿街发放寻人启事,找各大报社、电视台刊播寻人广告;外孙在家门口失踪,雷冬玲的父母愧疚不已,雷母每天手持脸盆,边走边敲,喊哑了喉咙,走遍了汉口的大街小巷,也不肯停脚歇息。前年,文祺的外公患癌症去世,老人临终前仍不停地念叨,文祺,一定把文祺找回来啊……由于心爱的外孙在自家门前失踪,老人一直无法释怀,最终老人死未瞑目,抱憾而去。为了寻子,赵小树夫妇曾逐级向当地派出所、硚口区公安分局、市公安局、省公安厅乃至进京到公安部求助。至今,他们仍保存着各级公安部门给予他们的信访回复,他们说,哪天儿子回来了,他们要给儿子看看,他们为了找他做了许多努力,并且始终没有放弃。

  儿子失踪后,几天内,赵小树头发全部变白。在亲友的劝慰下,后来夫妇俩又怀上了第二胎。然而由于心内极度的悲伤,雷冬玲在孕期完全无法咽下一点米水,她是在医院依靠注射营养液保住的第二孩子。目前,他们的二儿子已大学毕业,当上了警察。

  给二儿子上户口时,夫妇俩坚持不肯注销大儿子的户口,他们坚信他们的文祺会回来的。历经23年的坚持,至今,赵文祺的户口依旧保留在赵家户口上,连身份证号都已编好。

  23年来,无论在报刊的哪个角落里看到一则寻人消息,赵小树夫妇俩都会研究半天;无论听说全国各地哪里有打拐行动,他们都会迅速赶过去……一次次的失望,没有让他们失去信心,他们总是说,我们的儿子不会忘记我们!

  23年来,为了获得更多的寻人信息,赵小树夫妇一直坚持订阅《武汉晚报》,尤其是2002年本报开辟《寻找》栏目以来。雷冬玲每天必读《寻找》栏目的每一篇报道,为每一对亲友的失散与团聚而落泪而欢喜。

  昨日上午,雷冬玲像往常一样读报,突然她被一版上《8被拐青年苦寻湖北亲人》的消息吸引,她心跳加速,一种强烈的预感告诉她,要有儿子消息了!

  她快速翻到第三版,与儿子幼年一模一样的一张脸庞跳入她的眼帘——寻亲1号,他也叫赵文奇!(可能被拐时太小,不会写“祺”字。)天啊!这不是儿子吗?!她站起来,端着报纸冲到丈夫身边,大声喊道:老公,我告诉你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赵小树接过报纸一看,说了句,走,我们找儿子去!

  上午10时许,本报记者的手机响起:李记者,我们23年前失踪的儿子就叫赵文祺,模样与贵报上登的“寻亲1号”的照片一模一样!

  “沈浩寻人网”的站长沈浩闻讯当即与河北邯郸的“赵文奇”取得了联系,“赵文奇”正在工厂流水线上工作,不方便接听电话。大家约好,下午5时下班时,双方互通电话。

  时间一分一秒,等待的时间里,赵小树夫妇一会儿伤心地落泪,一会儿焦虑地看表,这期间,他们想了许多问题:儿子身体可好?儿子成家没有?儿子的养父母会不会不同意儿子与他们见面?儿子被拐后读书没有……

  下午5时,赵小树准时拨通了儿子的电话,问:你是赵文祺吗?你还记得武汉的爸爸妈妈吗?你在河北还好吗?

  赵文奇操着河北话:记得记得,记得爷爷(外公)带我出去乘船过江,看大桥,游黄鹤楼;记得住在江边民房里(小姨家);记得家门口有个红色的大盆(生日那天养鱼的红盆);记得右眼角上有个小疤……

  赵小树激动地频频点头:对了,对了,儿子全对了……

  雷冬玲已经泪流满面,她忍不住一把抢过电话:文祺!文祺!我是妈妈啊!我们一直都在找你啊,我们找你找得好苦啊……你被拐走,爸爸急白了头发,妈妈哭出一身的病啊……23年了啊,妈妈今天在晚报上只一眼就认出了你,妈妈好想你啊(那一刻,在场的人们全都哭成一片)。

  电话那头,赵文祺哽咽地告诉父母,他一直都很想回汉寻亲,但人生地疏,他不知如何着手,于是向“沈浩寻人网”求助。养父母待他不错,目前,他已结婚,生了一个女儿,女儿今年5岁了……

  喜闻当上了爷爷、奶奶,赵小树夫妇转悲为喜,他们一再嘱咐儿子保重,他们将尽快赶到河北邯郸看望儿子一家。本报记者将随行一同全程报道此事。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