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众哲学》为什么“能”

《大众哲学》为什么“能”

2020年02月03日 16:22 来源:《求是》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以《大众哲学》闻名于世的艾思奇是云南腾冲和顺乡人。今天,在他的故居悬挂着这样一首诗:“一卷书雄百万兵,攻心为上胜攻城,蒋军一败如山倒,哲学尤输仰令名”。诗的作者是曾担任蒋介石和蒋经国高级幕僚的马璧。1984年,马璧从台湾首次返回大陆的时候,特为艾思奇故居书赠这首诗。

  为什么这样一本通俗哲学读物,能启发激励成千上万青年奔向革命,奔向抗日前线,“一卷书雄百万兵”,令“蒋军一败如山倒”呢?

  《大众哲学》作为中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大众化的经典力作,彰显的正是思想的力量、大众的力量。《大众哲学》之所以“能”,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能”,是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能”。

  “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道出了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成功的核心秘密。在马克思主义陷入低潮的上世纪90年代,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大声疾呼:“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为什么马克思的思想理论历经风雨沧桑依然生机勃勃,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为什么那么多思想大师以及整个世界都对马克思保持着充分的敬意?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大众哲学》有力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有力量。正像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没有任何污泥浊水能够永远挡住真理的光芒。

  “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这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与大众关系的经典概括。《大众哲学》的力量,还在于大众化的力量、大众的力量。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为大众的,必须要为大众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与整个国家民族事业发展融为一体,与整个民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就在于看到了民众的力量,看到了民众的伟大,通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唤起民众的尊严、勇气和精神。新时代,我们依然要传承好《大众哲学》的精神,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同时,搞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成为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精神武器,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刘玉成

【编辑:苑菁菁】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