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纽约中国留学生玩京剧 传统文化中寻找归属感(图)(2)

2013年03月05日 11: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梨园社青年团的成员大多是“80后”、“90后”,在喜爱京剧的同时,很多人也喜欢其他中国传统艺术,包括相声、古琴、太极、国画、书法等。在他们看来,中国所有传统艺术都是相辅相成、相互启发的。对他们来说,研习京剧对任何一门传统艺术的提高都有最直接的帮助。

  大家聚在一起 把日子过成了段子

  团长马玢被青年团的成员们戏称为“最狂热的京剧爱好者”。今年24岁在纽约大学理工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的他,来自天津,来美国之前就读天津南开大学。谈起自己对京剧着迷的经历,马玢说那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简短地说,他大概是12岁上初一的时候开始喜欢京剧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京剧能够成为他的娱乐。他课后闲暇时喜欢听几个段子,达到解压的目的。“初中三年就是自己瞎唱过来的。”后来马玢上了高中,有幸师从天津京剧名家程滨。在程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他坚持练功和吊嗓等基本功,同时跑圆场,练云手,增加身体的协调性,这样才“总算入了京剧的门”。上大学之后,又在程滨的介绍下,认识了自己现在的老师孙志宏。

  梨园社青年团成立后,除了大小演出的排练和正式表演带来的乐趣以外,对马玢来说,还有“和团员们聚会中得到的快乐”,用马玢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志趣相投的朋友聚在一起,给海外生活增添了很多姿彩,大伙儿在一起的时候,聊聊天逗逗乐,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大家聚在一起,把日子过成了段子,又是同在国外留学的这个环境下,凝聚力更强。人在国外,有时候孤独感特别强,这个时候你能交到志趣相投又能交心的朋友,不对,是一群交心的朋友,简直就是一个神话。”

  “90后”成海外推广京剧主力军

  除了团长马玢和已经离开纽约的许晓雯,青年团演员组的团员李泽昕、韩赟儒也是青年团的核心演员。

  来自安徽的李泽昕是一名24岁的京剧票友,擅长扮演余派老生。目前正在布碌仑Pratt艺术学院攻读互动传媒硕士的她,喜欢戴一副黑框眼镜,乍一看很有书香气质,初次见面完全不能把面前的小巧花季少女和余派老生联系起来。

  “你好,我叫李泽昕,呵呵。”看似文静腼腆的李泽昕一开口就会让你发现,她其实是一个性情开朗的小女生。她滔滔不绝地讲起了自己和京剧结缘的过程:“我应该是受我妈妈和我姥姥的影响最深。我妈妈是青衣,也是我们家第一个登台表演的京剧迷。我和我姥姥都喜欢老生,因为老生的扮相帅,眉毛吊起来,美观度高。”

  李泽昕的妈妈在南京文化馆工作,平时除了自己在家唱段子,也经常参加职工协会的京剧演出。从小受家人熏陶的李泽昕,听着妈妈在家吊嗓、在舞台上表演,自己的表演欲也被激发了出来。

  “记得自己第一次开口唱的时候是小学六年级,在家唱着玩,我妈也不批评我哪儿唱得不对,第一次唱也只敢唱给我妈妈听。我从小到大学唱戏都得到家人、老师特别多的宽容,没受到什么巨大的挫折。”

  李泽昕后来师从上海余派艺术研究家范石人和江苏省戏剧学校程双椿,她多次参加江苏省南京市的京剧比赛并获奖。“最初就是跟着伴奏唱,后来有了提高后就经常参加比赛了,初二的时候参加南京市举办的京剧比赛,参赛选手各年龄层的都有,我当时是拿了一等奖。”第一次拿奖的经历,对李泽昕的鼓励相当大,更坚定了她热爱京剧、研习戏剧的决心。“从那儿以后,我就知道,我这辈子和京剧是有缘的,来到美国后,我又因为京剧而结识这么多的好朋友,那绝对是额外的惊喜。”自从加入了梨园社青年团,李泽昕已经先后参与了青年团的多次公演,包括《乌盆记》、《生宫》、《文昭关》、《碰碑》。“前不久在法拉盛图书馆的演出我挺紧张的,虽然在团里我算是有基础的,但是表演当天在台下的观众都是老戏迷了,所以很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自己在唱戏的路上还有太多太多要学习的地方。”李泽昕谦虚地表示。

  刚满24岁的李泽昕表示今年是自己读硕士的最后一年。“前途未卜啊。”她打趣地说,“没想过今后以京剧为事业,更多的应该是把它当成一个爱好坚持下去,一唱戏就觉得特别快乐,就这么简单。”

  青年学子唱京剧 各有故事

  26岁的梅派、程派青衣韩赟儒毕业于清华大学,从小受姥姥的影响,对京剧耳濡目染。自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开播以来,韩赟儒就成了该频道的“骨灰级粉丝”。

  “京剧和歌剧不同,京剧表演者不仅要修炼歌艺,还要训练形体、声乐和表演,是一门综合性艺术。京剧是中国人历史和生活的画史,这也许就是我为京剧着迷的原因吧。”韩赟儒在北京清华大学就读时就参加了学校的京剧社团,在前辈戏友和师长的指导下学习梅派青衣。目前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商学博士的她,来到美国后未能坚持京剧训练,由于课业繁忙,韩赟儒荒疏技艺已有两年,但缘分把她带入了梨园社青年团,韩赟儒此后接连参加许多次梨园社青年团的演出。重修戏缘的她表示,当马玢最初告诉她“搞演出”的想法后,自己的心里还是“咯噔”了一下。“马玢和李泽昕虽然年纪比我小,但是演出的经验都非常丰富,所以刚开始知道要演出的时候我还是很紧张的。同时,仅仅靠我们几个年轻人的力量想要搞一场演出是非常困难的,刚好青年团有梨园社这样一个强大支撑,很多经验丰富的老师给我们指导,这一切都使青年团持续的演出成为可能。”韩赟儒每一句话语都饱含了对梨园社青年团的感激,在海外能寻得这么一帮喜爱京剧的朋友,一起交流、切磋,在演出时得到梨园社那么多前辈的指导,在她看来,都是非常幸运的事。

  除了马玢、韩赟儒、李泽昕外,梨园社青年团每个团员都有自己值得分享的京剧故事,比如在西奈山医院担任博士后的张继生,哥伦比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青年团副团长亢缤迪,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博士生郭寅升,新泽西精算分析师薛天路,纽约大学亚美法律研究所访问学者高原等等。(邓姝嫚)

【编辑:朱峰】

>留学生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