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隐蔽战线英雄于炳然:密说卫立煌加速辽沈战役(3) 查看下一页

2013年05月30日 13:03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三、悬剑之下,舌战戴笠

  国民政府退到武汉,“东北救亡总会”按照周恩来的指示,也转至武汉。张学良被幽禁后,东北军及东北人的问题,蒋介石都交给戴笠来对付,目的在于防止他们反蒋,并相机拉拢他们为蒋所用。

  1938年4月,戴笠找于炳然进行了一次不同寻常的谈话。

  戴笠开门见山地说:“炳然兄,咱们做个什么样的朋友?普通朋友还是特殊朋友?”

  于炳然反问:“什么是普通朋友?什么是特殊朋友?”

  戴笠说:“普通的朋友,你有事,你求我;我有事,我求你。如果是特殊朋友,我可以给你介绍几个很重要的好朋友,而且可以使你马上负起一部的责任。”

  于炳然问:“雨农兄,你看我够一个普通朋友,还是够一个特殊朋友呢?”

  戴笠哈哈大笑,说:“如果你仅够个普通朋友,今天的话我就不说了。”

  于炳然也笑着说:“我当然高兴做你的特殊朋友。”

  戴笠的神色变得有些诡谲,不紧不慢地又说:“不过这里还有个问题。你从莫斯科回国的时候,干卓(中华民国驻苏联大使馆武官)曾给我一封电报,其中说到你有四个优点:第一是富有国家与民族思想;第二是为人精明强干;第三是很有吃苦耐劳精神;第四是很重义气。但另一方面,你的思想左倾,曾与王明有来往,恐系共产党员。他的结论是:此人能用则用之,不能用则杀之。”

  戴笠掷出“杀”字后,注视着于炳然的神色。见对方没什么反应,他又做出微笑来:“我接到这封电报,曾很费思考。这样一个好人,为什么会加入共产党呢?我想不外他主张抗日,当时政府还未抗日。也许他是个理论上有修养的人,认为救中国的办法,三民主义还不够,必须共产主义。可他该知道中国并不是个资本主义国家,不能实行共产主义。因此,思考之后,我只想了个‘用’字,没想那个‘杀’字。据我的观察,干卓说的你的四点长处,都是事实。因此我想,他说你‘恐系共产党员’,也不会不是事实。现在这样,你在《大公报》上登个‘郑重启事’,说你从未加入共产党,或是脱离共产党。只要这样,我到委员长那里,以人头担保你马上负起一部的责任来。”

  于炳然从容不迫地说:“你愿不愿意你的特殊朋友在社会上闹到人所不齿的地步?”

  戴笠说:“当然不愿意。”

  于炳然说:“假如我在《大公报》上登个‘郑重启事’,说我于炳然不是共产党员;随后,人家在《新日报》上登个反问启事,说某某人声明不是共产党员,但谁说他是共产党员了?无的放矢,何其无聊乃尔!或者再加几句更挖苦的话,叫我在一般朋友中何言自解?干武官说我的长处,我虽然愧不敢当,可是我愿用以自勉。至于说我‘恐系共产党员’,这绝非事实。不错,在莫斯科由于我主张抗日救国,我愿意知道共产党对于抗日救国的主张,所以接触过。我可以给自己担保。以你的权力,难道还怕我吗?”他态度平静,话中寓理。

  戴笠听了之后,没有吱声。最后勉强地说:“请你考虑考虑吧。”

  戴笠一面以杀头相威胁,一面以高官相引诱。于炳然既不为所屈,又不为所动,凭借大智大勇,巧与周旋,使戴笠无可奈何。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