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试飞“领头雁”--空军试飞部队部队长群像写真(图)(2) 查看下一页

2013年08月22日 13: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他们引领潮流、把握方向

  试飞是一门科学,必须要有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机制,这是空军试飞部队的带头人们深入思考的问题,也是他们在长期的试飞过程中不断努力的方向。

  进入新世纪以来,空军试飞部队着眼新型装备试飞需求努力进行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先后提出了“状态控制理论”、“层板效应理论”、“振荡法改尾旋”等新的试飞理念和方法,突破了人机闭环飞行品质、飞控稳定裕度、大迎角限制边界、数传导航、微波着陆以及各种新型炸弹和导弹投射等数百项试验试飞技术,开创了我国战机科研试飞新模式……

  从过去第一代敢与“蓝天拼刺刀”的勇气型试飞员到第二代“敢与天公试比高”的技术型试飞员,到如今能够全程参与科研设计的专家学者型试飞员,试飞的理念、管理的方法也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转变——

  空军某试飞部队担负着各型歼击、歼轰、运输、轰炸和特种飞机的科研试飞及鉴定、定型试飞任务,因为试飞的飞机型号各有不同,处置方法也都不同,如果照搬作战部队的训练方法,肯定不能很好的适应试飞部队的任务需求。

  “在作战部队,飞行之前可能有一天的时间去准备,但是由于试飞行业的任务需要,这种组训办法在我们这里肯定行不通,有的时候甚至一天要飞几个机型,连提问都没法提,怎么评价飞行员准备工作做得怎么样,当时很困扰我们。”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部队长邓友明这样说。

  后来,邓友明针对这个问题召集试飞员们集体讨论研究,最终决定采用飞行任务准备卡的方式来解决。看起来是一张张小小的卡片,却凝聚着这个团队人员许多心血。“光是把这个卡片的内容规范好,就整整用了大半年时间!”

  一张“薄薄”的任务准备卡,里面包含的内容却很“厚重”,涉及到飞行状态、任务性质等等。而且试飞员在认真准备研究后,机长和机组成员还要仔细填上表格,签好字后交给任务参谋,由任务参谋审定后再交给试飞指挥员。这样,一个任务从计划、准备到实施所涉及的每个人都能融入到任务当中去,分工和责任十分清晰,既大大提高了试飞效率,而且还保证了任务准备的质量。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一名试飞部队的领导,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性试飞,而要以更宽的眼界、更高的标准、更新的理念,带领团队在科研的高端和前沿进行探索,更好地完成试飞员的历史使命”。

  很长时间以来,李国恩的心里想着的,是关于试飞员的责任。近年来,他在多次出国培训中,航空大国试飞领域的一些做法,让他的开阔了眼界,也让他关于构建科学试飞体系的想法在头脑中越来越清晰了。试飞员介入飞机设计,不仅可以使飞机设计更合理、更人性化、更便于操作,还可以尽早修正或弥补飞机设计缺陷,从整体上缩短飞机研制周期。李国恩与战友多次向设计单位阐述自己的想法……

  “试飞员不是用自己的飞行能力去掩盖飞机的设计缺陷,而是通过飞行细节去感受飞机的真实反应,找出设计缺陷。”谈到力推这个研究中心的成立,李国恩这样说到。

  为了使这个想法得到实现,李国恩多次向上级和有关单位反映情况,终于引起了重视。2009年7月28日,空军某试飞部队联合中航工业601所建设的“飞行品质及人机功效联合研究中心”正式挂牌成立。从此,在新型飞机设计过程中,试飞员们都要登上这个模拟台,通过模拟飞行感受,品评问题,并及时反馈到有关设计部门,及时调整设计思路方案。

  我国某新型战机座舱设计及程序编写完成后,数据被送到品模中心。李国恩亲自上模拟台试验。“飞机”启动、滑跑……然而,他发现方向控制与实际正好相反,几次验证都是同样问题。他在“试飞”结束后马上向设计人员提出。编程设计人员冒了一身冷汗,拉着李国恩的手说,如果这些设计直接搬进飞机,后果不堪设想,多亏了这一模拟平台……

  战斗在天府之国成都的空军某试飞大队也同样在这个问题作出了许多探索和努力。“我们早在歼-10飞机研制过程中,就已经开始了人机品模方面的探索。”原大队长王文江介绍说,“一个型号航空武器装备在正式试飞前,各个组成系统可能已经经过了上万次模拟器上的试飞。”

  在这个大队,每个试飞员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每次上模拟器之前,都有十分明确的项目和任务,而每次在模拟器上飞完之后,他们都要详细填写飞行过程中的感受,对技术参数设计的意见等内容,还要签上自己的名字。很多时候,一个飞行动作的调试,可能需要他们在实验室里飞好多天,才能最后确定下参数。

  无论是理念的创新和方法的进步,最终都会落到产品的质量。

  “试飞员既为产品质量把关,发现问题后又和我们一起攻关,帮助产品顺利过关,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陕飞公司李总谈到某试飞大队时这样告诉记者。

  一次,某试飞部队大队长张新文试飞某型特种飞机,发现机载设备发生故障,他并没有轻易的放过这个“小”问题。

  他召集机组试飞员与科研人员一起去机场实习、做地面试验,交流驾驶飞机时的感受和自己思考的原因分析,把可能发生问题的因素都列出来做成“故障树”,然后一个树杈一个树杈的去排查问题,最终这个故障被成功的解决。

  既给部队装备“把关”,又帮助厂家“攻关”,最后使装备顺利“过关”,试飞员与科研人员一道破解了一个个技术难题,将合格的产品放心的交到部队手里。

【编辑:张海桐】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