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解放军“科研铁人”为试验防雷鞋亲自入雷区(图)(3)

2013年09月23日 14:55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他科研的“准星”始终是“战时管用、部队急需、官兵期盼”——

  “眼睛不盯着战场,还穿军装做什么”

  老伴毕丽与李曙光相伴几十年,只见他哭过一回。那是他从边境作战前线调研回来,含着泪对她说:“你不知道战士们在前线有多苦、多累、多险,我是搞科研的,眼睛不盯着战场,还穿军装做什么?!”

  采访李曙光,我们又被他的笑容感染。谈起自己的科研成果时,他笑得十分欣慰:所承担的课题100%来自部队,成果100%运用到部队。

  “战时管用、部队急需、官兵期盼”,是李曙光不变的科研方向。他每年用三分之一多的时间深入部队搞调研,先后为军委总部提交论证、方案30余项,为我军综合保障装备发展的顶层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仅在大型卫生装备研制过程中,他就奔赴20多支部队和工厂企业进行调查论证,总行程超过百万公里。

  李曙光当过战士、宣传员和教员,最初学工科后来改学医学。调到第三军医大学接触医学这个全新领域时,李曙光已过而立之年。他一边和比自己小10多岁的学员一起学习医学知识,一边协助专家教授做试验。3年后,他获得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士学位,为野战防护科研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后,他在创伤弹道学领域,一举摘取了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军“九五”重大科技成果奖等多项桂冠。

  李曙光的目光,始终紧盯世界军事斗争的前沿。着眼现代战创伤的新变化,他提出并推动建成我国首个“武器杀伤生物效应评估中心”,使我军有了为火力毁伤、战伤救治等理论研究提供科学鉴定的权威机构。

  李曙光在军事科研的征途上,心里装着战士安危,此生只为铸盾强军。本报记者 范炬炜 特约记者 唐向东 花 晓

【编辑:贾龙】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