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航空动力专家吴大观:看不到自研发动机 死不瞑目

2014年03月31日 14:10 来源:中国航空报 参与互动(0)
中国下一代军用发动机与美国同步(组图)

  当强劲的动力推动战机直插云霄执行任务,当漂亮的战机为守护国防在蓝天上翱翔,有多少人能知道其中的核心技术所在?又有谁能知晓其背后航空人付出的心血、智慧、汗水以及艰辛的历程?

  航空发动机代表现代化制造业的高、精、尖技术,3万多个零部件表明其结构是制造业最复杂的产品之一,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航空发动机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工业基础和科技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国家安全和大国地位的重要战略保障。

  为了能生产制造出自己的航空发动机,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五”时期,国家在沈阳东郊建起了第一家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也就是现在的中航工业黎明。

  成立60年来,黎明公司先后生产研制了数十个型号的航空发动机,为空、海军部队提供了万余台航空发动机产品,为我国航空事业创下了辉煌业绩。

  历经几代航空人的呕心沥血、艰苦奋斗,我国的航空发动机与发达国家相比,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再到同台竞技。其间,黎明公司航空人为之兢兢业业,奉献了青春年华和毕生精力。吴大观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他是我国著名的航空发动机专家,是航空动力发展的亲历者、建设者、设计者、传播者。早在1956年黎明公司建厂初期,吴大观就担任工厂第二设计室主任。在他的领导下,干部职工克服了建厂初期的各种困难,为完成对喷发1和红旗2发动机研制成功做出了突出贡献,并对发动机在制造和修理等方面同样也做出了卓越贡献。特别是在后来担任黎明厂总工程师期间,他先后在航空发动机的制造技术和工艺技术等方面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了解决我国自行研制的发动机技术问题,吴大观经常与工程技术人员吃住在一起,为了解决技术攻关或技术难题经常工作到深夜。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看不到我国自行研制的发动机,我死不瞑目……”航空报国的决心感染了一大批工程技术人员奉献航空,努力奋斗,并取得了很大成绩。

  在他的领导下,工厂先后攻克了一百多项技术关键和技术难题。他们研制的发动机按照规范连续三次成功地通过了地面持久试车,性能指标达到或超过了设计指标。这是中国航空发动机研制的一项重大技术成果,实现了中国航空发动机由仿制到自行设计的历史性转变,进一步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黎明航空发动机发展的历程充满了艰辛与挑战。其间有过低沉的徘徊,也有过跨越式的发展。尤其是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黎明终于绽放出了绚丽的曙光。时任黎明公司总经理的林左鸣,对企业进行改顽革弊,从发展战略、观念更新、人才培养、管理创新,文化建设等入手,睿智地明确了“精化主业,分离辅业”的改革思路,确定了“透平机械制造技术是黎明的核心技术专长”,同时,利用核心技术优势、设备优势和人才优势,推动军民融合,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占领市场,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从过去的涡喷5、涡喷6、涡喷7到现在的太行和昆仑,黎明的航空主业紧跟世界先进技术发展,航空发动机研发、修理、128燃气轮机交付、重型燃机取得阶段性成果……一项项喜人的成果为黎明公司的大发展奠定了稳固基础。

  2014年,黎明坚持“两融、三新、五化、万亿” 发展战略不动摇,围绕“改革管理年”主题,重点在战略、管理、用人、绩效、执行五个方面展开工作,为振兴航空发动机事业而努力奋斗。(杜学胜)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