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军报谈中国抗战贡献:法西斯的第一个掘墓人(图)(2) 查看下一页

2014年09月25日 08:49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中国战场的长期存在严重破坏了日本北进和南进的战略步骤,使东西方法西斯势力无法实现有效的战略协调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到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吞并埃及,斩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这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后,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中国战场重要作用的评价。

  日本的战略构想,是通过短期战争迅速迫使中国臣服,再依靠“日满华同盟”赋予日本的强大力量,实现其北进和南进的大扩张。但是,中国战场的长期存在打破了日本的如意算盘,中国不仅没有变成日本的借助力量,反而牢牢捆住了日本的手脚,成为日本扩张道路上的沉重包袱和难以逾越的拦路虎。

  1937年7月中国反法西斯战场形成伊始,立即就显示出其巨大价值。面对中国军民的全面抗战,日本不得不倾注其全部力量。仅前8个月,日本所花战费就高达74亿日元,是其进行甲午、日俄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三次对外战争战费总和的2.5倍。远超出预计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严重损害了日本的经济基础和战争能力,使其陷入了力求避免的长期战争,从而不得不放弃速战速决的企图。

  自上世纪30年代东西方战争策源地形成之日起,如何避免与德国和日本的两线作战,一直是苏联国家安全面临的首要问题。为此,苏联对德国和日本均曾做出过不少妥协,最典型的莫过于1939年的苏德条约和1940年的苏日中立条约。尽管苏联自己也深知仅凭外交策略不可能根本解决问题,但却别无良策。然而,长期困扰苏联的这一战略难题却因中国人民的抗战和中国战场的开辟而得到解决。1938年7月和1939年夏季,苏联与日本曾在张鼓峰和诺门坎地区发生局部武装冲突。按照日本权威战史《大东亚战争全史》的表述:这两次冲突之所以没有进一步扩大升级,根源在于日军主力深陷中国战场,“在对苏联用兵上受到很大限制。”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在西线战场上严重失利,对日本乘机从东线夹击的担心达到极点。然而,面对难得的良机和德国盟友的一再要求,日本却因中国战场的掣肘而始终未敢北进攻击苏联。日本参谋总长杉山元坦承:“日本现在中国使用的兵力很大,北进对苏开战实际上办不到”。对此,苏联驻华军事顾问团团长崔可夫指出:“在我们最艰苦的战争年代里,日本也没有进攻苏联,却把中国淹没在血泊中,稍微尊重客观事实的人都不能不考虑到这一明显而无可争辩的事实。”

  避免两线作战也是英法等西方国家面临的最高战略问题。1939年9月英法与德国开战后,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日本早就期盼欧洲战争,将其视为驱逐英法势力、称霸亚洲的绝好机遇,因此极有可能乘机在东方动手,重演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的一幕。事实上,当欧洲战争的战略机遇果真降临时,日本确曾有过趁火打劫的强烈冲动,但面对中国战场的沉重负担,日本痛感有心无力,不得不公开宣布“集中精力结束中国事变,不介入欧洲战争”。尽管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英法等国在欧洲大陆蒙受重大失败,但是,由于中国战场对日本的强力制约,直到1941年12月为止的两年多时间里,英法等国一直没有遭到来自东方日本的攻击,避免了两线作战的噩运。中国战场又一次在关键时刻显示出重大价值。

  南进夺取整个东南亚、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地区,是日本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又一个战略方向。欧战爆发不久,德国就反复要求日本迅速南进,实现德国与日本的战略合流。但是,在法国迅速战败、英国自顾不暇,南进方向近乎真空的情况下,日本决策层仍然在是否要抓住机会南进的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还是中国。反对南进的人士认为,对华全面战争已经持续了4年多,中国战场的持久存在已经而且还将消耗日本的大量战争能力,在这种背负中国战场沉重枷锁的情况下再与美国交战,日本难有胜算。在长时间的犹豫和延宕后,日本最终在1941年10月东条英机内阁上台后,定下了南进的决心,并于当年12月发动了太平洋战争。

  然而,因为中国战场的羁绊作用,仅仅过了6个月,日本就丧失了进攻势头,开始为同时应对中国和太平洋两个战场的赌博付出代价,直到最终战败投降。

  中国战场的长期存在不仅严重破坏了日本北进和南进的战略步骤,使东西方法西斯势力无法实现有效的战略协调,而且确保了反法西斯同盟国“先欧后亚”大战略的贯彻实施。1941年初,美国出于日后参战时协调反法西斯战争全球战略的考虑,与英国初步商定了“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并于1941年底参战后由两国再度确认。一方面,这一战略方针的确定为协调同盟国力量,避免各自为战奠定了基础,保证了反法西斯战争能以协调有序的方式顺利实施;另一方面,“先欧”意味着美、苏、英等强国的主要力量将优先用于欧洲战场,而“后亚”则意味着中国将承担起东方对日作战的主要责任。“先欧”能否实现,与中国战场有着密切关系,如果没有中国战场抗击百万日本陆军,罗斯福所说的“假如”就会成为现实,美国就要把主要力量用来对付日本,“先欧”就会因缺乏先决条件而难以贯彻。

  需要指出的是,“先欧后亚”战略符合反法西斯同盟国的根本利益,但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在历经多年血战后,仍将继续承担起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要责任,意味着中国要付出更多的牺牲和代价。这对一个半殖民地的农业国家而言,无疑是一个超出其力量极限的艰巨任务,正因如此,中国为“先欧后亚”战略做出的贡献才显得更加可贵。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