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西崇左义工团体守护烈士:让死去的人安心 查看下一页

2014年09月26日 09:33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广西龙州烈士陵园。牛利摄

母亲看儿子来了。(资料图片)

于红招翻看老兵赠送给他的书。陈建文摄

  编者按

  8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听取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关于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草案)的议案》。草案明确,每年9月30日为国家烈士纪念日,并在该日举行纪念烈士活动。在我国第一个法定国家烈士纪念日来临之际,我们刊发此文,向烈士致敬!向守护烈士的人们致敬!

  在广西军区崇左军分区防区内有5座烈士陵园,安葬着从抗战至今,在不同时期为国捐躯的4488位烈士。在崇左,有一群人,守护这些烈士几十年。

  几十年过去了,墙上几百张老兵的相片到现在都还没有人来认领

  在崇左市,“骆越义工团”是一个很响亮的名字,作为当地民众自发组织的义工团体,做的事“包括助学、环保、助老,还有帮助老兵这一块”。

  于红招是义工团的主要负责人之一。2008年,当他和另外7个年轻人在聊天中发现彼此志趣相投,对公益的理念也很一致,几个人一拍即合决定组成一个义工团,他也因此成为“骆越义工团”8位创始人之一。

  现在的于红招是凭祥图书馆的一名临时工,“之所以选择当临时工,是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公益事业”。

  在不到10平方米的临时办公室内,堆满了募捐而来的各种物资,还有一些参战老兵的回忆录。义工团现在做得最多的是接待回访扫墓的老兵,于红招和他的队友们总会想尽一切办法,协助地方民政局解决好老兵回访时遇到的难题。

  按照凭祥这个边境小城现有的接待能力,每天一般只能接待8000~9000人,而今年仅仅在清明节期间,就有近两万名老兵差不多同一时间抵达凭祥。虽说是做了一定的准备,但困难还是大大超出了于红招的想象。

  于红招回忆说:“为了解决老兵的食宿问题,我们想了各种方案,包括防疫站、救助站、观音庙都是休息的地方。义工团志愿者李洁芳把自家一栋五层的楼房腾出来给来自河南和广东等5个地方的老兵居住。”

  3月的凭祥已经延续了一个月的大雾天气,别说睡在地板上,就是躺在床上久了整个人的身体也会觉得不舒服。于红招想了个简单的办法,他们找凭祥红木城购买包装红木的纸皮箱,然后在地板上先垫上厚厚一层纸板,再铺上席子,“这样就可以尽可能地减少湿气上蹿”。

  有了住的地方,被子不够又成了一个难题。他们通过网络联系,发动崇左7个县市区的义工团体在全市募捐棉被。短短半天时间,依靠市民和企业的捐赠,2500条棉被在寒夜降临之前,已经被及时发放到有需要的老兵手中。

  采访期间,于红招带笔者去寻访另一位志愿者“风飘飘”(网名),门牌上“老街酒吧”4个大字醒目地横挂在店门上方,虽说叫“酒吧”,其实里面一点酒都没有,只提供清水和咖啡等饮品。

  “风飘飘”五十来岁的模样,人很和蔼。35年前,她在凭祥市防疫站工作,救过很多从战场上被抬下来的伤员,也给许多准备上战场的战士拍过照片,并且约定好等仗打完了就回来拿。可几十年过去了,店里贴在墙上的几百张老兵相片到现在都还没有人来认领。她说现在每天都在希望这些相片会有人过来认领走,“我最害怕的是有些事情错过了就是一辈子”。

  于红招一个人静静地坐在藤条靠椅上,但他想的不是墙上的那些相片,而是保存了5年的500元。

  2009年夏天,于红招手机上突然显示了一个北京的号码。对方是通过烈士邬四毛的妹妹邬凤英找到于红招的,她这次来是为了看望葬在匠止烈士陵园的哥哥马义勇烈士。“她是代替她妈妈过来的,自从马义勇牺牲后,老人家大病了一场,后来身体就没再好过”。

  于红招领着烈士的妹妹找到烈士陵园,陪着她一起祭扫烈士墓,还带她去了马义勇生前战斗过的友谊关地区。

  离开之前,烈士的妹妹很感激于红招,塞给他500块钱,请求他来年能够帮她看望自己的哥哥,替自己扫墓祭拜。“我把钱收下了,我知道我要是不拿,她肯定会以为我不想帮她”。后来因为手机掉过一次,对方的电话号码也跟着再也没找回来。

  5年过去了,于红招每年都要自己一个人跑到马义勇烈士墓前亲自上香祭拜,每次他都要用清水给烈士墓碑清洗一遍,然后拔草扫尘,再敬上一个花圈。于红招一直盼望能找到马义勇烈士的妹妹,归还这500元。他现在每月只有1300块钱的工资,“就算生活再拮据,我也从没想过要动用那500块钱”。

  不到一会儿,店里又来了一名“常客”,他是于红招的好朋友,也是义工团的创始人之一刘星。这个开出租车的司机脸圆圆的,很和气,他和于红招两个人就是一对“最佳拍档”,一起经历过许多事,“有些事自己回想起来都觉得很不可思议”。

  在刘星记忆中他觉得最难忘的是他和于红招两个人帮助江西上饶的一名老兵完成了一次非同寻常的“寻亲记”。

  2012年春节,老兵田成光带着一家老小重回边关“寻亲”。三十几年没有见面,他很想念当年给了他饭吃的老乡,后来听说了“骆越义工团”的事,他找到了于红招和刘星。但田成光提供给于红招的唯一信息就是他手里的那张已经发黄的黑白相片,那是老兵随部队调离前和老乡在院子里的合影。

  “我们心里知道其实是很难的,几十年时间说不定人已经搬走了或是已经有其他变故”,刘星坦诚了当时自己的想法,几十年的城乡变化,别说找一个完全不知道信息的人,就算是找一处地方也未必就是一件易事。“但后来我们想了想觉得还是应该试试看,找不到起码也算是圆了老兵的一个心愿”。

  他们经人介绍与驻地边防部队取得了联系,通过沟通,终于知道田成光所在的部队原来驻扎的地方是宁明县明江镇凤凰村。凤凰村是靠近边境的一个偏远村屯,即便是于招红他们也不熟悉那里的情况。

  第二天,刘星和于红招陪着田成光驾车颠颠簸簸到了凤凰村。可一问才知道原来村里有7个屯,“没办法,我们只能拿着照片一路询问”。等到后来终于找到当时田成光住过的地方时,房子却已经易主了。

  虽然最终还是没有找到要找的老乡,但田成光的脸上却有了一点轻松的模样。夜色渐黑,他们又沿着原来的路驾车回去,“一路上田成光还是不停地讲在老乡家里的事,只不过那时他已经是放下了心事”。

【编辑:张海桐】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