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陈云曾任长征“断后”总司令:稳住部队 血战湘江(2) 查看下一页

2015年03月19日 15:03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参与互动()

  边走边写

  陈云在长征途中,不光是带队伍,做政治思想工作,而且还在长征途中动笔写作,记录长征这一伟大壮举。

  陈云的写作,是假托一个国民党军队医生被红军俘虏后,与红军部队一起西行,记述红军长征的情况的。后来,陈云把他边走边写所记述的文字汇集成小册子,于1936年在法国《全民月刊》上发表,题目为《随军西行见闻录》,后在莫斯科出版了单行本,在世界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陈云在这本书中记述了长征的过程。他写道:“此次赤军抛弃数年经营之闽赣区域而走入四川,显系有计划之行动。当去年退出江西以前,以我之目光观之,则赤军确已进行了充分准备。自五月到九月召集了赤军新兵将近十万人。当我与林何两医生(何亦系张辉瓒部之被俘者)于八月被派至军事工业局(赤军各军需工厂之管理机关)卫生所时,见兵工厂、被服厂等各有数千工人,日夜作工,状极忙碌。以后,九月间在《红色中华》报(赤区中央政府机关报)登载张闻天(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之文章,微露赤军有抛弃江西而到赤区以外之围剿军事力量空虚地区活动之可能。果然,十月中,全部队均西走矣。朱毛破围之时,除在江西留有小部队外,朱毛率领退出江西之赤军人马,有八万多人。共党要人几全体随军。”

  陈云在这本小册子中,还赞颂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红军领导人。他写道:“当我等行经剑河县附近之某村落时,见路边有一老妇与一童子,身穿单衣物,倒于路旁,气息尚存。询之,始知为当地农家妇,秋收之后,所收获之谷米,尽交绅粮(地租),自己则终日乞食,因今日气候骤寒,且晨起即未得食,故倒卧路旁。正询问间,赤军领袖毛泽东至,告以老妇所言。当时毛即时从身上脱下毛线衣一件及行李中取出布被单一条,授予老妇,并命人给以白米一斗。老妇则连连道谢含笑而去。”红军常出奇制胜,“此均为朱德、毛泽东之特长。故在赤军中,毛泽东有诸葛亮之称”。“我觉得朱毛非但是人才,而且为不可多得之天才。”“赤军领袖如朱毛、周恩来、林祖涵、徐特立等,均系极有政治头脑的政治家。”“周恩来之勇敢、毅力之办事精神,黄埔学生对之仍有好感。”彭德怀、刘伯承、林彪等红军上级军官,“富有作战指挥的能力”,都是“坚信共产主义的分子”。

  陈云的小册子中,还描写了长征途中的艰苦,以此来反衬红军战士坚忍不拔的意志。他写道:红军长征时,晚上“气候极寒,明晨出发时,则四望皆系雪山”。“经一高山,几无路,亦无石阶。两旁竹林丛生,遮蔽天空,山上泥水极深。两腿全在泥沟之中,待至天明后才下山来。”过大渡河时,“水势暴发,水流甚急”。“赤军即使有两船,并不易渡过大渡河,因河之北岸有守军一营,船只不能接近对岸。且当时船夫早逃,没有驾船之熟练工人。但赤军终于击溃对岸刘军而渡过大渡河。此事亦为赤军据以自豪者。”

  陈云在小册子中还记述了老百姓拥护红军的情景。他写道:“赤军之所以能突破重围,不仅在于军事力量,而且在于深得民心。即如赤军入湘南时,资兴、郴州、宜章一带,为昔年朱毛久经活动之区域,居民受共党之宣传甚深,故见赤军此次复来,沿途烧茶送水,招待赤军。我在行军时见每过一村一镇,男女老幼立于路旁,观者如堵,而且湘南各县在几年前,朱毛在此活动时,已有居民加入赤军者。”陈云还写道:红军进入遵义城时,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毛泽东和朱德向欢迎民众讲了一些话,表示感谢欢迎,还说:“赤军愿为黔民解除痛苦。”

  陈云在小册子中还记述了红军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他在记述一次战役时写道:“赤军之忽然由威信折回赤水河东,待川军发觉而折回时,赤军已渡赤水河而占桐梓、娄山关。赤军此种狡猾机动之作战方法,常以出奇制胜,此为朱德、毛泽东之特长。”在记述红军渡金沙江时,陈云写道:“赤军之所以能如此从容渡江,最大原因,是由于川军、滇军中了它的声东击西、调虎离山之计,故有充裕之时间渡过全部人马。”

【编辑:刘艳】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