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历史烽烟:1927“三军”会师建六连岭革命根据地(2) 查看下一页

2015年04月17日 14:27 来源:海南日报  参与互动()
 如今的六连岭下,革命烈士纪念碑巍然耸立,人们时常到此瞻仰英烈。 本报记者 张杰 通讯员 曾觉 摄
如今的六连岭下,革命烈士纪念碑巍然耸立,人们时常到此瞻仰英烈。 本报记者 张杰 通讯员 曾觉 摄

  军民情深

  “红军妈”那烧不毁的草寮

  六连岭深处,一个天然石洞凉爽平整,渗出涓涓清流。“这就是以前的红军医院,红军们都是用芭蕉叶包扎,用草药敷伤口。”黄富和踏着脚边杂乱的草木,像是回到了小时候和村民一起为革命队伍送情报、送粮食。

  国民党反动派在根据地周围修建密密麻麻的碉堡,驻扎匪兵,切断人民与红军的联系,断绝给养。他们的阴谋是,即使红军不全军覆灭,也得活活地饿死在山上。在深山密林里,红军白天跟敌人周旋,生活在枪林弹雨之中,晚上还要越高山穿林莽,绕过敌人的炮楼,潜到山下去找地下党同志搞接济粮。没有衣穿,战士们就找来麻袋做成衣服,没有粮吃,就上山挖野菜找木薯,下河摸鱼虾抓螃蟹。

  可多年革命造就的军民血肉深情岂会割舍得断?

  “我们乘哨兵打瞌睡的机会,悄悄地将粮食、油盐等送到秘密联络点,第二天再由出去干活的群众把食物送上六连岭,送给红军。”黄富和说,当地群众还冒着生命危险,化装成商贩,到和乐镇、中原镇等地为红军购买粮食、药品。

  至今,“红军妈”的故事仍在当地口口相传。

  上城村的王树俊参加红军后,他的妻子许运源把自己的家作为红军联络站,替来来往往的革命同志做饭、洗衣服、带路、放哨、送情报和照顾伤病员。后来,由于叛徒告密,他们家的房子被敌人烧毁。许运源又在六连岭脚下盖起一间茅草房,专门秘密接洽革命同志。然而不久,又被敌人发现且纵火烧了茅草房。但不管敌人烧多少次,许运源就盖多少次,烧了又盖,再烧再盖……“树俊寮”成了红军联络站的代名词,始终竖立在六连岭上。更令人动容的是,在艰难的岁月中,许运源还收养了许多红军烈士的遗孤,同志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六连岭上的“红军妈”。

  “可以说,人民群众是革命的真正靠山,没有群众的保护和支持,六连岭上的红旗也难以高耸。”中共万宁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陈星界说。

  肝脑涂地,热血冲天,依偎着红军的老百姓,有的只是一腔搏动着的忠诚!

【编辑:刘艳】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