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军报:敌人从未放松渗透破坏 文化思想战你死我活 查看下一页

2015年06月09日 09:31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

  硝烟中的呐喊 ——论抗战文化与民族觉醒

  文化感国运之变化、发时代之先声。特别是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文化的脉搏总是连着国家民族的心跳,为中华优秀儿女奋起抗争、顽强拼搏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支撑。

  习主席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上指出:“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民族觉醒往往从文化觉醒开始,而民族团结更离不开文化的凝聚。在那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艰难岁月,伟大抗战文化以黄钟大吕般的怒吼与呐喊从灵魂深处唤醒了民族自觉,重振了民族精神,激励着无数优秀中华儿女义无反顾地走向反抗侵略的战场。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抗战文化全面展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英雄气概,全面展现了中国军人视死如归、前仆后继、共御外敌的血性忠勇,也成为滋养我们这支军队、培育一代代官兵的精神源泉。

  今天,当我们在中国梦强军梦的召唤下,再次回味那带着血性之光、无畏之勇与团结之志的抗战文化时,那一声声怒吼与呐喊仿佛又在我们耳畔回响,而那震撼灵魂的声音早已深深融入我们的血液。

  人类历史潜流深沉,关键的转折却往往只有几步。70年前,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在这场伟大的斗争中诞生并孕育的伟大抗战文化,为中华民族复兴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到今天仍然闪耀着熠熠光辉。触摸抗战文化的脉搏,我们仿佛又听到当年的战鼓和呐喊,看到当年的愤懑和抗争,感触到中华文化生生不息、自立自强的血性基因和强大力量。

  1、是什么样的伟力让曾经“一盘散沙”的中华民族凝聚一心

  一个民族只有经历生与死的磨炼才会真正凤凰涅槃,一种文化只有经历血与泪的洗礼才能浴火重生。

  以灿烂古代文明辉煌于世的中华民族进入近代以后,曾在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内雄风不再,沉睡不已。自1840年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叩开大门,中国在外敌入侵的打击下几乎无战不败、无约不损,更至山河破碎、神州陆沉。中国,这一拿破仑口中的“东方睡狮”,在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40年代近百年的时间里,受尽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凌辱。

  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中华民族更是到了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而此时的中国不仅经济上十分落后,政治上也不统一,当政的国民党政府内部四分五裂,各派军阀之间纷争不断,民众处于一盘散沙状态。

  这一看似实力悬殊的战争,最终以中国的胜利和日本的失败而告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128万侵华日军向中国投降。中国人民取得近百年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完全的胜利,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改变了近百年来中华民族屡战屡败的历史,使中华民族重新找回了民族的自尊与自信。正如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的:“中国的长期战争,使中国人民付出了并且还将再付出重大的牺牲;但是同时,正是这个战争,锻炼了中国人民。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

  是什么样的伟力让曾经“一盘散沙”的中华民族凝聚一心?是靠什么样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在无比艰难的情况下进行全面抗战和持久抗战?

  回顾历史,我们清晰地看到,这种伟力离不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战文化的蓬勃兴起,及其唤醒的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离不开全民族优秀儿女对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和心理依归汇聚起的磅礴力量。

  “忧危启人智,厄穷见人杰”。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历经中国近代历史的百年激荡,从鸦片战争后以郑观应、张之洞为代表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到甲午战争后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维新救亡”思想;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三民主义”,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关心中华民族命运的中国人,正是在睁眼看世界的时候,借西方这面镜子才照到了自己的影子,使中华民族一步步走向觉醒。1902年,梁启超在一篇文章中第一次提出“中华民族”的概念。此后,章太炎、杨度等人也提出“中华民族”的概念,但都基于比较狭隘的认识。五四运动爆发后,梁启超等人把“中华民族”概念扩大为所有民族的共同体,成为引领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重要开端。但令人遗憾的是,此后数年,国人的觉醒还大多停留在个体层面,仅仅是“风起于青萍之末”,处于“精英在觉醒,大众在沉睡”的状态。

  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尤其是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畔的枪声彻底惊醒了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战则存,降则亡”,一场全民族抗日救亡之火迅速燃遍九州大地,中华民族在这场烈火中重获新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思想被赋予新的意义,救亡图存的抗战文化迅速在全国兴起。“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民族意识在外敌入侵之时得以唤醒,抗战文化在侵略者刺刀之下崛起。

  伴着抗战文化的一声声怒吼,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各界民众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凯歌,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感天动地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法国作家古列久在评述中国敌后斗争时感叹说:“民族的精神,在受到侵略时突然奋张起来,成为一道新的近代的中国长城。”就连日本史学家也感叹,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民族觉醒”。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