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歼10歼11高原训练发动机重启困难 学霸军官解决(2) 查看下一页

2015年10月13日 09:26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 

  一名80后甘巴拉人与“鹰”的对视——军人的情感为什么格外深沉?因为他把使命和职责融入血液,化为“担当”二字

  成空驻藏某雷达旅机动雷达站技师孔译庆与新型战机的首次对视,是在6年前海拔5374米的甘巴拉阵地。那年,孔译庆作为技术骨干,上阵地保障歼-10战机首次高原试飞。当时,这名已有5年“山龄”的甘巴拉人并不知道,他将离开深爱的甘巴拉,开启与“鹰” 移动对视的生涯——

  2011年5月,团里从各雷达站抽调骨干力量组建机动雷达站,保障新型战机常态化训练,孔译庆入选。

  两个月后,首次高原陆空联合演习保障任务下达,孔译庆跟随机动雷达站奔袭到数百公里外的机动阵地。“在甘巴拉阵地是保障训飞,这次是演习,紧急!紧张!”他这样形容当时的心情。

  紧接着,机务分队又奔袭1500余公里外预定阵地,到海拔4200余米某机场执行试航保障任务。整整5天,每天连续颠簸10余个小时,抵达阵地后,马不停蹄地架设天线、调试装备。团里的总工程师熊孝忠,刚到阵地那个晚上,突发肺水肿,被送到数百公里外的医院急救,差点儿丢了命……

  “甘愿吃苦,默默奉献,恪尽职守,顽强拼搏”,牢记着一代代甘巴拉人用青春生命铸就的“甘巴拉精神”,孔译庆和战友们圆满完成空情保障任务,自己和战友们却个个满脸沙土,嘴唇干裂,又黑又瘦。

  自在甘巴拉阵地上的第一眼对视之后,孔译庆参加了新型战机高原所有“首次”保障任务,没有出过任何差错,两次荣立三等功。

  作为一名80后甘巴拉人,他用与“鹰”对视的6年回答了一个命题:军人的情感为什么格外深沉?因为从穿上军装那天起,就把使命和职责融入血液,化为沉甸甸的“担当”二字。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