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阅兵战机发动机异常 保障者冒70度工作手烫起泡(2) 查看下一页

2015年10月13日 09:45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

  使命的召唤就是出发的号角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研制的众多高新装备与受阅部队一道,浩浩荡荡通过天安门广场,成为受阅装备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军工集团。

  其实,兵器工业集团还有一项特殊的使命——牵头组建工厂技术服务队,为参阅的27个地面装备方阵,50种型号582台(套)装备提供保障服务。接到任务后,集团公司迅速成立阅兵装备保障领导小组,制定了组织机构、人员安排、保障计划、应急预案、备件筹措、技术支持等诸多计划。大阅兵中,仅兵器集团就派出了10多个单位的近200人参加全过程装备保障,后方提供技术支持的人员近6000人。这些兵器人虽没有机会在阅兵仪式上亮相,但阅兵场上兵器工业的每型装备都留下了他们的汗水。

  与以往阅兵相比,这次装备保障时间更短、标准更高,不仅时间缩短了近一半,还要面对异常复杂的装备状态和技术状况。面对艰巨繁重的装备保障任务,兵器工业集团本着“理念领先,技术先进,保障有力”的原则,提出了保障模式由任务牵引型向技术推动型转变、保障人员由数量规模型向精干高效型转变、保障手段由经验指导型向标准规范型转变的“三个转变”工作目标,建立了精益保障体系,实现了从队伍组建到组织管理,从技术协调到后勤保障、党建宣传的保障全覆盖、全网络、无死角。

  来自四面八方的保障队员们中,有参加过多次阅兵保障的“老兵”,也有参加工作不久的“90后”。打赢这场装备保障攻坚战,既是对战役组织能力的挑战,更是对保障队伍整体战斗力的巨大考验。

  “台前保障尖兵,台后无名英雄”。这是对保障队员精神品质最真实的写照。往往是白天工作一天后,晚上加班到凌晨三四点钟,休息到6点钟,就又开始新一天的工作。像这样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甚至通宵夜战的情况,对于保障队员而言,已经习以为常。有时候加班结束已是凌晨,来不及回宿舍休息,就在修理工间,或直接躺在水泥地上,或斜靠在工具车上,或歪坐着就睡着了。

  承担保障任务的兵器人在困难挑战面前,不言苦、不服输、不低头的故事俯拾即是:

  ——来自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的沈书震因为痛风,脚和腿肿得只能穿拖鞋,但他愣是每天一瘸一拐地坚守在保障一线。一个方队接着一个方队地协调,一个来回便是六七公里。

  ——吴迎春是技术服务队唯一的女性在编队员,同时又是整个工厂技术服务队的带队领导。为了装备保障任务圆满完成,她巾帼不让须眉,顶烈日、冒酷暑,始终与队员战斗在一线。一方面,她要协调、联络其他地面保障单位,另一方面,还要操心队员们的生活、冷暖甚至情绪的波动起伏,可谓保障服务“全天候”。

  ——来自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的电气调试工殷明陆,接到保障任务时,孩子刚满月,但他没有谈自己的困难,更没有提任何要求,以最快速度进驻阅兵村工作。日复一日,从早上6点忙到下午7点,在五六十摄氏度的车内检查箱体有无松动、电缆插头是否紧固,确保全车供电系统正常工作。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在这样的拼搏精神支撑下,兵器人战高温、斗酷暑,用心血与汗水保障和实现着阅兵装备“零隐患、零故障、零抛锚”的奋斗目标。

  每一次使命的召唤,都是兵器人出发的号角;每一次胜利喜悦背后,都倾注着无数人的辛勤与汗水。兵器人用心守护着神圣职责,为党和人民献上了一份厚重的礼物。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