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新能源改革派”李河君:我不怕任何质疑(3)

2015年03月03日 16:33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互动()

  汉能全太阳能汽车:预计10月份出样本

  除了建造基地外,李河君还努力完善从上游光伏电池和组件的生产线装备,到中游电池、组件生产,再到下游光伏产品应用的产业链。

  2011年,李河君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成为在香港上市的硅基薄膜太阳能设备制造商铂阳太阳能(00566.HK)的实际控制人,从而直入上游装备制造。

  在过去的一年中,汉能已先后与宜家、特斯拉、国际汽联电动方程式世锦赛、阿斯顿马丁、美丽家园等不同领域的企业跨界合作,将柔性薄膜发电技术应用于汽车、帐篷、背包、手机,甚至是衣服上,让薄膜产品真正走进了千家万户。

  事实也是如此,继雷军、贾跃亭、郭台铭等外行“追风”进军汽车产业外,李河君也将一只脚踏入了汽车产业。据汉能集团2月2日宣布,汉能正在研发全太阳能动力汽车,预计今年10月拿出样车。

  据李河君介绍,这一想法来自他和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的一次长谈。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一行企业家访问金砖五国,李河君在随行之列,从南非开普敦回香港的飞机上,李河君恰好与李书福坐在一起,10多个小时的飞行,他们谈得最多的就是电动汽车。通过李书福的介绍,李河君意识到驱动一辆汽车走80到100公里只需要10度电,而汉能的光伏薄膜覆盖车身可以形成一个2kW~3kW的太阳能发电系统,那么如果将6平米高效砷化镓柔性薄膜电池集成于车身上,在日均4小时光照下,就可以驱动一辆一吨的汽车正常行驶80~100公里。两人当下决定立马合作开发太阳能动力汽车。

  对于下一步,李河君的目标是建立吉瓦级产能的铜铟镓硒国产化生产线,而远期目标是到2020年打造两个世界500强企业。

  对话“新首富”:未来哪个行业最赚钱?

  转型升级概念在很多民营企业看来都很时髦,但是千万不要乱尝试,因为转不好,失败的概率很大。——李河君

  记者:在你看来,未来最赚钱的行业是什么?

  李河君:我觉得最挣钱的行业就在新能源领域,因为它要大量地替代传统能源。其实汉能最大的优势不仅仅在技术,还在于踩这个点的方向,因为企业发展最重要应该是顺势而为,没有人能够逆势而做,汉能非常幸运的是已经上了轨道,所以我认为这个行业很挣钱,事实上证明确实是这样。

  记者:外媒说汉能薄膜发电过度依赖于集团公司,然后有一点激进扩张,因为它所有的营收都来自于卖设备,你怎么看?

  李河君:我是这样看的,前两年,因为没有人知道什么叫太阳能薄膜,所以它的销售很困难。那时,只有汉能知道薄膜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我们通过买入设备扶持了上市公司。汉能作为母公司如果不把业务给自己的“孩子”,就像父母如果不在孩子困难时支持自己的孩子,孩子就会很困难。但是现在汉能的“孩子”已经长大了,会渐渐离开父母的羽翼。我们在2015、2016年将会有重大突破,只是现在还不能说。

  这个行业因为是高科技加能源双重属性,首先高科技属性大家非常好理解,汉能收购了很多高科技企业,但它又是能源。至于双重属性具体表现在什么呢?一方面有很强的技术,但同时因为能源属性要投很多钱,这个双门槛难度非常非常大,不是一般企业干得了的,没有强有力的产业基础是不行的。大家看到了600多万千瓦的水电装机没有企业干得了,难度非常非常大。其实中国很多企业包括外国很多企业做薄膜的都倒下了,没人敢干,因为这个行业太难做了,没有产业做不起来,但是一旦做起来,大家看到市场会给出最有力的回答,刚刚做起来就会有答案。

  记者:对于一家民营企业来说,如何进行转型升级?有何风险?

  李河君:现在全国各地都在说,产业要转型、升级,我就在思考,谁是转型升级的主体呢?我认为转型升级的主体就是民营企业。民企转了,则全局就转了;民企升级了,则全国就升级了。因此要采取各种手段给民企、特别是中小企业留出市场空间,在扶持民企的政策上,要特别注意在创建中小银行或金融机构问题上有新突破。比如美国有8000多家中小银行,这方面,我们国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对于汉能来说,最值得骄傲的地方是成功实现了转型升级。我们以前是做水电、风电的,那时候我们只有几百人。汉能在转型过程当中选择了薄膜发电,今年年底,汉能的员工总数将达到25000人。现在国家的转型升级概念在很多民营企业看来都很时髦,但是千万不要乱尝试,因为转不好,失败的概率很大,其实有的企业非常好,不需要再赶那个时髦。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