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探秘一位大学生士兵的特种兵传奇

2011年09月21日 19: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探秘一位大学生士兵的特种兵传奇
大学生士兵吴志辉当兵3年多,掌握30多项特种作战技能。崔成俊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济南9月21日电 题:探秘一位大学生士兵的特种兵传奇

  记者 陶社兰

  前不久,在济南军区某集团军举行的新毕业学员集训中,一位士兵讲述的军旅经历赢得大家的追捧。授课结束后,不少学员还找到他签名留念。何许人如此受欢迎?他就是济南军区某大队大学生士兵吴志辉。

  当兵3年多,吴志辉掌握30多项特种作战技能,创造了全军首位义务兵出国留学、首位义务兵出国比武等12项军事训练纪录,荣立一等功,去年还作为特邀代表赴北京出席了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写下了一名大学生士兵的特种兵传奇。

  从一名大学生到特战尖兵,吴志辉的精兵之路是如何走过的?

  2007年底,滨州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本科在读生吴志辉,希望“在部队里洗掉柔弱、学会刚强”,选择了投笔从戎,当了一名特种兵。初到部队的吴志辉,也曾经感到迷茫、遇到挫折。就在他为当兵的选择而后悔时,一次大队队史馆里的参观,吴志辉看到了副大队长葛克军、张秀光在国际特种兵比武中夺魁的照片,听到了自己的营长吴海燕国际比武中夺冠、立一等功的故事,得知自己的连长胡宪春全区比赛折桂、立二等功的事迹。一个个身边典型,一个个鲜活事例,让吴志辉激情澎湃,更加坚定了“当兵就当这样的兵”的军旅信念。

  “把知识作支点,是吴志辉很快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大队长赵业光说。新兵训练期间,体能是一道难关。虽然高中练过体育,爆发力、弹跳力都很出众,但全副武装的5公里仍让他头疼。为了提高训练成绩,他对体能训练认真分析,结合运动学知识科学设计,训练成绩快速提升,领先于其他新兵。结业考核,取得12个项目中的9个单项第一,创造了大队新兵训练历史最佳成绩。新兵下连不到1个月,就凭借过硬素质入选大队集训队,备战全军侦察兵比武。期间,他多方向战友请教,总结和革新8种训练方法,4个月里,熟练掌握了定点跳伞、武装泅渡、操舟越障、步手枪速射等20项特战技能,考核成绩全部达到优秀。2008年10月,吴志辉作为集团军唯一一名列兵代表,参加了军区侦察兵比武,获得团体冠军。

  “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我也要做到。吴志辉说。2008年12月,吴志辉被选送到土耳其特种作战指挥学校留学。由于饮食不习惯,不到1个月体重就下降了10多斤,超强训练让他出现头晕、尿血等症状。但只要上了训练场,他就变得生龙活虎了。两个半月的集训,他打破3项学校训练纪录,而且还借鉴外军经验,创新特种兵训法战法。军事地形学课目训练,他将先进电子设备与依据地图、地貌判断方位的传统方法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多方式地形判断法,并以此在考核中找到了土军教练用GPS导航仪也找不到的目标点,赢得土军教练的称赞。

  2009年4月,大队受命组队代表全军首次参加斯洛伐克举行的国际特种兵竞赛,吴志辉主动放弃考军校的机会,第一个报名参加集训队。集训期间,每天训练时间都在16小时以上,早上一起床就要背负20公斤沙袋跑5公里,接着是蛙跳、鸭子步、百米冲刺、20公里至60公里昼夜负重行军,体力始终处于透支状态。不到5个月,他就穿坏了两身迷彩服、3双作战靴、2双运动鞋和1双胶鞋。在最终的选拔考核中,他成功杀出重围,成为解放军代表队8名正式队员中唯一的义务兵,并开创了义务兵代表解放军出战国际赛场的先河。比赛中,吴志辉与战友奋勇拼搏一举夺得13个比赛课目中的8个单项第一,列各国参赛队冠军。回国后,吴志辉荣立一等功。

  大队政委秦道平说,大学生士兵知识丰富、基础好,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特种兵,仅有知识还不够,必须有超越极限的勇气。比如伞降,别人24个训练日才能跳的大姿势翼伞,吴志辉仅用两天就敢写请战书,从1000米高空一跃而下。全军首次直升机侧门离机跳伞也是如此。以往都是从运输机尾门跳出,难度和危险性都相对较小,但这也导致跳伞舱门单一,降低了伞兵跳伞的效率。而侧门跳伞,旋翼当头,气流紊乱,旁边有油箱和起落架等装置,障碍很多,稍有疏忽就可能卷入飞速旋转的螺旋桨,对伞降人员带来巨大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吴志辉把进行侧门跳伞作为提高伞降效率的途径,利用土耳其留学期间掌握的一系列空中高难技术动作,成功实施首跳,填补了国内空白。

  “敢于献身、敢打恶仗、敢争第一、敢挑重担、敢于超越”,该大队一直倡导的“五敢精神”在吴志辉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当兵几年间,吴志辉身上留下10多处伤疤,每一处伤疤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一项纪录。(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唐伟杰】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