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男子演绎传承叫卖艺术 将老文化搬进现实生活

2011年09月28日 11:03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孟雅男给人的第一印象,总限于他的“害羞”。

  身高1.70米,体重不足110斤,一件红格子短袖衫穿身上显得格外单薄,当陌生人站他跟前时,他不敢直视,眼神时常躲闪,讲起话来,脸上的纹理又挤做一团,与他32岁的年龄极不相符。

  而穿上叫卖演出服,吼一嗓子时,他又像变了一个人。

  头戴一顶西瓜帽,上身一件灰色长褂,下身穿条灯笼裤,脚上登双老皮鞋,胸前一条黑黑的围裙,还弄俩袖套,孟雅男小嘴一张:“磨剪子来,抢菜刀……”说时,拿着磨刀石晃晃悠悠走到台前,响亮浑厚的叫卖声震惊全场,老北京手艺人走街串巷叫卖的场景活脱脱呈现出来。

  这是孟雅男在舞台上常扮演的角色,而他实际的身份是老北京叫卖文化艺术团的团长,叫卖艺术的第三代传人。

  自打2005年跟着张震元老师学叫卖吆喝开始,他的肩上就扛下了“传承叫卖”四个字。

  他将叫卖搬进现实生活。2005年3月,他和团里20多位老师,在北京草厂九条胡同还原了旧时的叫卖场景。这边收废品的穿着破烂衫,拎着袋子,嘴里吆喝着“有破烂我买,有烂纸来我买,有破烂换洋取儿灯儿……”穿行而过,那边推着小车卖冰糖葫芦的,“蜜来,葫芦,冰糖儿多来,哎!葫芦!”吆喝着朝小孩跟前去,孟雅男穿着长衫扮起了修鞋匠,还有卖画的,卖鱼的,卖烧饼的,修伞的,各自吆喝着段子,在胡同里穿梭。50米的巷子被看稀罕的人围得水泄不通,居委会来了,警察也来了。 一真收废品的大爷挤在人群里,看傻了眼,“哎哟!这是干吗呢?”

  可是“现在好多老胡同都拆了,想找个地方再还原都难啊”,他又感到惋惜。

  2005年10月,孟雅男将叫卖搬上了舞台,“老北京文化演绎”专场在崇文区文化馆上演。到“叫卖组曲”环节时,大幕拉开,吆喝着“冰棍儿败火,败火冰棍儿!”的老太太推着冰棍车出场,卖菜的,剃头师傅,兜售百货的也都唱着出来,台下观众惊呆了,“那眼神就像是发现了老古董,感觉活起来了。”

  一次龙潭湖庙会, 600多观众聚集在广场上,由于天气太冷,孟雅男一上台便朝着台下观众说:“咱们先来热热身,我喊一句,你们跟着来啊。哎咳!哟哟,甜葡萄来,郎家园的脆枣儿多……”台下观众非常配合,音调各异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呼呼地热气还腾腾地往上冒!”他高兴地回忆起当时的场面。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叫卖这项快被遗忘的艺术,孟雅男又办起了叫卖免费培训班,“一开班,就来了30多人。”退休的老爷爷、老奶奶,来这儿学叫卖,怀念过去,还有开店的老板们前来学习手艺。他采用拼音教学法,一句句地教。卖枣,卖西瓜,各种叫卖一共教了四十来段,“一回去,小老板就拿着店里的巧乐兹,薯片啥的,现学现卖起来”。

  盛夏来临,他怕人们出门嫌热,带着叫卖艺术团进学校、社区、养老院、孤儿院,让北京人不出门也能感受叫卖。

  第一次进校园,北京师范大学礼堂人头攒动,“学生们一个个睁大了眼睛,好奇得不得了。”最后10位学生和5位老师还争相上台参与,穿上服装,带着道具跟着叫卖团一起演绎。

  “表哥哥,表姐姐,我们来给您表演叫卖来了”,孟雅男带着团队又到了敬老院。老人有患痴呆的,有耳聋的,有眼盲的。看到高兴时,有的老人点点头,有的老人面无表情地看着,突然一声“哎,这个好!”同时一个劲儿地拍巴掌,仿佛叫卖带着他们回到了童年。

  而到孤儿院时,孟雅男一行只能隔着栅栏在外面表演,孩子们挤在栅栏那头,把着栏杆,将脸凑到栅栏缝里,惊奇地看着叫卖老师们吆喝,一个个笑呵呵地张大了嘴。

  在孟雅男看来,走进生活是叫卖最好的传承方式,而年轻一代又是最佳的传承对象。今年他收了5个徒弟,其中4个都在12岁以下。小徒弟刘杰伊最喜欢每次吆喝好了,师傅给买冰红茶,9岁的孙心怡跟着师傅学“洋烟卷——老刀牌洋烟卷儿”段子时,还不忘自己创新,看得孟雅男又爱又恨。

  他夸徒弟们有天赋,而说自己学叫卖,则是“开窍迟了”。每天跟着师傅到天坛公园遛弯子,见着东西,师傅吆喝,他也跟着学,但嗓子始终放不开。借着帮一位叫卖老师整理录音,自己每晚10点到早上5点坚持听,“因为那时最能嚼出吆喝词里的味道”,洗澡时也不忘吆喝几嗓子,惹得邻居以为小商小贩来了。出门坐地铁公交车时,他塞着耳塞,反复听着叫卖段子,一不留神哼出声来,引得周围人异样地围观。一个月后,“江米,小枣,好大粽子咧!”卖粽子的段子脱口而出,让师傅也惊讶不已。

  而今200多段叫卖段子,孟雅男烂熟于心。他能说出每段叫卖文字背后的故事,也能在心里做出谱来。但实际上,他不识五线谱,只能像这样“鲜菱 (ling) 角 (jiao) 哎哎哎(哎爱咳哎)(ai ai hai ai) 老(lao) 菱角”,标注音近字、音节来,让叫卖调子从此标准起来。(实习生 游江艳)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