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上一页 男子收养数百流浪汉致生活困窘 赊账行善屡遭质疑(2)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2月20日 14:05 来源:山东商报 参与互动(0)

  素描杨正海:

  急于诉说的“善人”

  中等个头,壮硕的身体加上短硬的头发,让人感觉杨正海精力充沛。

  收养流浪汉十三年的不凡经历,让他成为一个有故事的人。面对记者提出的问题,杨正海极少简单而正面的回答,他讲着种种故事,用来佐证自己“慈善事业”的光荣和伟大。甚至,他找出了泛黄的《雷锋的故事》,说那是自己的榜样。墙壁上满挂着来自全国各地的锦旗和自己做的泡沫展板,更是杨正海表达自己的得力助手。

  健谈而倔强的他,在和别人交谈时,会不断讲述甚至重复自己做过和做着的种种“善事”;经常蹦出的排比和反问句,更有力表现了自己的表达欲望。甚至,如果不打断,很难再有机会问他下一个问题。

  在杨正海的包里,放着他购置的数码相机和DV。他说,既是为了给这些活得太可怜的流浪汉们留存影像资料,也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在救人,而非害人,“防止有人胡来。”

  2月15日上午,为流浪汉们煮好面条后,杨正海从地上抓了一把韭菜,简单冲洗后切段扔进锅里,大勺搅拌后开始出锅。桌子上还是昨晚散落用过的碗,杨正海似乎并不在意,边盛边告诉记者,“我也吃。”但他终究没有吃,只是抓起一个馒头干啃。

  采访期间,不断有人打电话找他。挂断电话,杨正海接着自己上一茬思路,继续讲述,不久再有电话打进,他笑着说:“其实我忙得很。”

  他指指满墙的锦旗说,自己的荣誉不仅这些,“你去各大网站找,都有我。”

  杨正海认为,自己正在做一项别人未曾做过的“事业”。“好就要有个好样,坏就要有个坏样,平平常常活得平淡?那不可能。”说着,他的语调再次激昂起来,“希望全社会都能向我学习,荣誉也是钱,看到全社会、全国各族同胞为我鼓掌,为我支持,我很知足。”

  赊账行善 自称收养过四百多流浪汉

  2月14日河南信阳街头,杨正海开着自己三万多元改装好的机动三轮车,带着四名被收养的流浪汉,卖唱乞讨,不时有人将零钱放进他准备的红色捐款箱里。蓝色车身上,贴满了关于他事迹的宣传材料,车门上“穷人慈善之路”的红色大字格外引人关注。

  时间被拉回到1999年,据杨正海介绍,那一年八月的某个晚上,自己遇到了一名精神有问题的山东籍流浪汉,“见他可怜,就带他去吃了点东西,吃饱后就将他带回家了。”自此,一发而不可收。据杨正海自己统计,截至目前,他已经先后收养了四百多名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他告诉记者,甚至有人慕名而来,将无法照顾的精神有问题的病人送到他家门口,托付照顾。

  “我奉行的边收养,边送回的来去自由主义,愿意留下的就住,愿意走的随便。”最让杨正海自豪的是,自己先后帮助近八十人找到了家。

  46岁的杨正海告诉记者,早些年因为家境不好,自己也曾四处流浪,尝尽了生活的艰辛。“1988年我来信阳后,两年多的时间里,我都租不起房子,就睡在楼道里。”

  以后的日子里,杨正海靠给别人搞装修养活自己。因为也曾无家可归流浪过,所以他说自己对那些流浪街头的可怜人更有怜悯和感触。

  现在杨正海收养流浪汉的“家”,位于信阳市工区路安装公司家属院内。有着三十年历史的老屋内,灯光昏暗,气味刺鼻。这套租来的三室一厅的房子,分别住着杨正海、他83岁的老父亲、十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流浪汉。除了吃饭时间,杨正海一般都将住着流浪汉的房门从外面拴死。

  杨正海说,收养和照顾这些流浪汉,都是他自己一个人在忙活。“吃喝拉撒睡,全都是我的事。”他还介绍说,因为这些人精神都有问题,所以照顾起来特别吃力。

  不远处四里棚农贸市场的商户们,大都认识“老杨”。“能说会道,经常来这里买东西,一般都是赊账,攒攒再一起算。”卖米油的付万荣说,杨正海年前欠店里600多元,年后又欠500多元,“总共也有好几千了……”

【编辑:肖媛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