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农民工7年之变:身份更加焦灼 消费行为愈加理性(2)

2012年04月14日 06:07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更有个人发展诉求

  通过对两代农民工打工动机的对比发现,传统农民工外出打工的首要动机是“在农村收入低”(59.6%),而新生代农民工则以“增长阅历和财富”(41.6%)为主要动机。而且,新生代农民工具有城市梦的比例明显高于传统农民工。

  更有资源意识

  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开始初具资源意识。传统农民工通过老乡、亲戚介绍而找到工作的比例(80.9%)高于新生代农民工(66.6%);而新生代农民工通过网站(9%)、招聘会(6.6%)、电视报纸(4.7%)找到工作机会的比例高于传统农民工。与传统的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在年龄、学历上都有相对优势,这种优势又进一步体现在资源开拓和利用的能力上。

  更有奋斗心

  调查显示,95.4%的新生代农民工愿意为下一份未知的工作做出努力,传统农民工的该项比例为78.5%。在努力程度上,新生代农民工选择积累阅历、主动学习、扩展人脉的比例,分别比传统农民工高出28.5%、24.1%和9%。

  可见,新生代农民工的心态更进取、积极且具有行动力。同时,在通过何种方式来实现城市梦的问题上,新生代农民工更倾向选择依赖个人的奋斗。调查显示,传统农民工对国家政策的依赖比新生代农民工高12.3%,而新生代农民工选择个人奋斗的比例则比传统农民工高14.2%。

  更有闲情逸致

  通过考察农民工群体的休闲方式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生活丰富,休闲方式表现为重情感和重交际。学术界将休闲分为四种基本类型:无目的休闲,补偿性恢复性休闲,人际式情感式休闲和角色义务性休闲。其中后三种分别代表了人的精神、情感和交际诉求。而新生代在精神、情感和交际诉求方面的休闲选择,明显多于传统农民工。

  但通过数据还可知,新生代农民工的维权意识和法律观念,并没有明显强于传统农民工。在个人利益受到损害时,两代农民工的首选都是“没有办法只能忍耐”,传统农民工为31.9%,新生代农民工为34.1%。

  除了代际分化,农民工内部的分层也在悄悄发生改变。按照同期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民工进行收入分层比较发现:2004年农民工处于上层(经济)的比例占21.6%,而到2011年,处于上层农民工的比例缩小为5.9%。这种变化,可以解释为农民工中出现了以经济为主导的分化,部分农民工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扩大;同时,也可以理解为农民工收入上升通道出现了障碍,获得高收入对农民工变得越发困难。

  农民工,这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名称,一个中国城市化绕不开的话题。中国城市化的过程,就是农民工进城的问题,就是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但是,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并未得到重视。

  对比前后七年,农民工实现城市梦、融入城市生活的理想并没有实现。但立足长远,无论是现实角度还是从国家利益出发,政府都应适时引导分化趋势,并逐步建立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机制和市民化制度,让农民工们增强生活意义感。 □特约撰稿:徐庆红(零点研究咨询集团项目经理)

  一个农民工的8年生活之变

  【农民工档案】

  李成义 今年39岁,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农村人。19岁外出打工,前四年在兰州、青海的建筑工地上干小工;1996年到北京打工,当过清洁工、工地小工、小饭店勤杂工,后来因在报上发表文章,转做办公室和内部材料写作工作。目前,在北京某医疗单位工作。

  1、经济收入:七年间收入翻一番

  2004年时,我的工资每月是1500元,到了2011年,差不多是每月4000元,翻了一倍多。但这种增长是没有规律的,2009年才涨到2000元,平均每年增长100元;2010年一下子增长到3000元,2011年又一下增长到4000元。前几年收入几乎不动,后两年工作变动,“爆发式”增长。

  2、消费行为:笔记本是“奢侈品”

  我在北京的消费主要是租房、吃饭,尽管物价在涨,但消费能力还是提高了些。2008年前为了一碗能便宜5毛钱的面条,骑自行车来回找小饭馆,并且每半月才吃一顿炒菜;现在不为5毛钱大老远找便宜面馆了,隔三差五就吃一顿炒菜。这8年间的高消费有两件:2005年花6000元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2008年花1000元买了个数码相机。

  3、工作不稳定:8年换了七家单位

  这8年间,我的工作很不稳定,整整换了7家单位,呆得最少的是三个月,最长的不到两年。最担心的是有时候换工作并不是“无缝对接”,前一家单位和后一家单位中间有较长的失业期。有段时间没有工作,我向外投稿时只能借朋友或老乡的地址作为联系方式。

  4、身份认同:农民工的身份在淡化

  这8年间最大的感触主要是平等观的增强。打工前期在国营单位打工,总觉得部分北京人和正式工有歧视外地人和临时工的倾向,后来到私企打工,员工都是临时工,感觉平等多了。近两年,感觉社会上越来越倾向于能力评价,农民工的身份反而淡化了。

  5、社会保障:农村户口影响“三险”

  我先后换了7家单位,竟然没有一家为我上医疗、意外和养老保险的,在社会保障上,农村户口确实害了我,因为有些单位只给城镇户口上“三险”。没办法,只好个人买了商业保险。

  6、贡献认可度:曾被“驻京办”表扬

  一方面,因参加一些企业赞助的征文活动,被邀请去给他们提建议和意见,另一方面,参与老乡间的救助活动,先后被老家的来京市县领导邀请聚会。2011年动员在京天水和秦安籍人为一个工伤老乡捐款,受到天水市政府驻京办的表扬和款待。

  7、发展诉求:挣钱回老家县城买房

  这8年间个人发展诉求是越来越实际,2004年想着考一个更高的学历(此前考过自学大专学历),后来感觉学历不是很重要,于是转向一些能力的提升(如业余多练习写作)。2010年个人发展诉求更实际些,想着怎么挣钱攒钱,以后到老家的县城买个房。

  8、资源意识:资源意识似乎在下降

  很惭愧,这几年似乎有些资源意识下降。记得2004年,我住在北五环的平房区时,冬天房东为了不让院里的水龙头冻上,故意安一个坏龙头让水白天黑夜地滴答着,我不知内情,自己花钱买来水龙头和保暖棉安上,反被斥责。后来这种事情见多了,我也不管了。

  9、奋斗心:奋斗目标越来越实际

  奋斗心一直都有,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奋斗目标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实际,这或许是一种成熟的表现。就拿买房的想法来说吧,2004年时还想着发些意外财能到北京郊区买房,2008年想着能进入好单位挣钱了回省城买房,2011年只想着日后能到老家县城买房就不错了。

  10、闲情逸致:读报、看书、上网、摄影

  业余爱好先是读报看书,后来增加了上网和摄影。另外,还增加了旅游内容,2004年到内蒙古看了一次草原,2006年到天津看了一次大海,视野从北京向外地转移。 新京报记者 高明勇

【编辑:吉翔】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