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揭秘逝者入殓过程:清洗后敷面膜保持面部湿润(3)

2012年06月18日 11:26 来源:山东商报 参与互动(0)

  传承与成长

  除了几个入殓师还在这里,季烁红和她的同学已经回到湖南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习,月底,他们将全部回嘉兴,继续在这里为往生者入殓。

  “现在很多人都觉得入殓文化源自日本,实际上这种文化源于中国。”季烁红对中国传统入殓有着更深刻的了解,“历史上起始于夏商时期,后来才传入日本。但在中国,到现在,有着四五代人的入殓文化断层。”

  在古代,这种丧葬礼仪不仅是限于达官贵族,还有着严格的仪式步骤。如今,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文化,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对于入殓的方式上都有着自己的变革。“我们现在的入殓其实并未完全承载中国传统的入殓文化,我们做的,只是古代传统中的第二和第三个环节。”

  季烁红和她的伙伴们还在努力,她现在对于中国入殓文化的研究相对更深入,将这种文化的断层能够最大限度的弥补上,并且进一步传承下去,是她最大的希望,“这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

  虽然没有像季烁红那样对入殓文化有着深入的了解,但刘祎宸和入殓师曾亮亮以及其他一些入殓师,则更希望自己的这种入殓师之路,能够被外界的人所了解和认知。

  “有的家庭为往生者操办极其奢华的葬礼,却不会给予往生者最起码的尊重,一切都流于表面形式,毫无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刘祎宸他们都遇到过这种状况,总会主动上前和家属交流,希望免费为往生者入殓,但总是遭到拒绝。

  与父母暂时的不理解相比,现代社会意识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碰撞与摩擦,才是这些入殓师们最难逾越的屏障。

  在经历过那么多生死离别,入殓师曾亮亮说,他们对身边人和生命的珍惜,早已变成了一种迫切。“回家后,我要为父母做饭,等他们回来,为他们洗脚。”原本性格略有叛逆的刘祎宸说,这是她现在最希望做的。

  “这份工作带给每个人的成长都是迅速的。”刘祎宸说,一些入殓师在为往生者完成入殓后,自己也会痛哭,之后便是对生命、对亲人和对时间的珍惜。

  “我们承载的是生者与逝者的羁绊,是逝者给生者的回忆,是生者对逝者的救赎。”在22岁的季烁红眼里,人生一世,最后总是建立起各种羁绊,生命的外在微不足道。“既然如此,生又何哀,死又何惧,不如开开心心送走往生者,叮咛一句:‘路上小心,总会再会’。”

  入夜,一位往生者需要入殓,刘祎宸和同伴打车赶到老殡仪馆外,这次,原本早会停车的司机,却一路将他们送到了大门口,“我知道你们。”司机一句简短的话,让一路奔跑的刘祎宸和伙伴们,对生命的尊重更充满了敬畏。(记者 陈伟斌)

【编辑:肖媛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