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周江疆之父追忆儿子:救人系职责 英雄之名系抬举(2)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7月16日 10:45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严父杨国兴,一把将电子琴砸在小江疆头上

  “刚看到新闻,说英雄的父亲叫杨国兴,我马上联想到是否是我上世纪80年代上的那个小学,当时捐助30多万建起教学楼的那个杨国兴。那时候的30多万是个天文数字啊。现在媒体证实确是此人,我一点也不吃惊了。家庭教育确实非常重要,杨国兴的言传身教让他的儿子成为了一个具有优秀品格的人。英雄,走好……”周江疆牺牲后,有人在论坛中说。

  杨国兴一声苦笑:“我至今不认为儿子是英雄。他救人是职责所在,所谓英雄这个称号,那是别人抬举他。”

  7月11日这一天,58岁的杨国兴,眼里带着血丝,紧抿嘴唇,一个人坐在偌大的会议桌旁,看着几十家媒体采访儿子亲朋好友的场面,一言不发。

  或许是已被媒体狂轰滥炸过,这时他已说不出更多,只是看着,有问方答,但与记者说着说着,又会激动起来。

  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样的悲剧常人实在难以承受。就在几分钟前,原计划赶来的周江疆姐姐接到电话,老母悲伤过度,身体情况不好。

  电话中,一直与周江疆感情最好的姐姐周扬,声音低沉地婉拒了采访,“真的说不出来”,说着说着又哽咽了。

  周江疆家唯一还在面对媒体的家人,就只剩下杨国兴一人。

  但也正是他,是赋予周江疆一生,最重要而绕不过去的人。他相信,自己现在一次次在回忆中煎熬,是因为“这是对江疆最大的肯定,对家人最大的安慰”。

  一点点打开自己的话匣,杨国兴并不避讳,自己从小失去双亲、靠乡亲接济的经历。即使入赘周家后,他仍一贫如洗,直到改革开放后远赴克拉玛依搞建设,才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对儿子,杨国兴坦言自己是严父,“这么多年,我从没夸过他,最多就两句话,江疆长大了,江疆变聪明了。”

  更多的,是严格。

  杨国兴曾给周江疆买过一架挺贵的电子琴,谁知回家听人说江疆玩电子琴不肯写作业,他气得一把将电子琴,砸在小江疆的头上。

  琴,碎成两半。

  一旦与村里小朋友发生不愉快,等待周江疆的,都会是父亲的一顿痛骂。

  他甚至特别“警告”儿子要低调:“记住,如果你被绑架,向家里要100万,我一分钱都不会给。”

  等到周江疆懂事了,杨国兴每每闲下来,就给儿子讲自己童年的苦难、创业的艰难。听到动情处,小江疆常会号啕大哭。

  儿子进入公司后,有人问现在周江疆能掌控调配的资源有多少,杨国兴想都不想:“现在还得听我的,他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对儿子的兴趣爱好、喜欢的饭菜,杨国兴坦言都不了解,“这孩子,平时也就喜欢上网,我还批评过他。但其实那一晚,要不是他还在上网,也不可能第一个发现火情,然后去救人。”杨国兴沉默了。

  杨国兴坚持做慈善,不断筑桥修路、捐建学校,每次都要把周江疆和姐姐带到现场。今年杨国兴准备在海门出资上百万建起第一个教育基金,周江疆不以为然,“这点钱能做什么?我要做就比你做得更大,要成李嘉诚那样的人。”杨国兴听了就泼冷水:“你能先做成我这样,就不错了。”

  杨国兴对教育,异乎寻常地关注。曾任江滨中心小学校长的诸葛智说:“对有文化的人,他总是很钦佩,也曾流露自己未受很好教育的遗憾。”

  周江疆工作后,杨国兴对即将继承自己事业的儿子投入了更多精力。儿子上大学时,要休学,来工地学习。他同意了,一次为儿子请了3位带教师傅,并开始将经营、责任理念灌输给儿子,“我常对他说,要成为一个领导者,首先要是一个负责任的人”。

  直到看到儿子躺在太平间的那一刻,杨国兴终于觉得这个一直有自己想法的儿子,在责任、教育、善良上,理解比他更深。

  “我不在,他就是负责人。出了意外,他不冲上去,谁去?”

  “他肩负着男人的责任,职务的责任。要是自己跑出来,员工或许就会遇难。赔钱其次,但作为负责人,会一辈子良心不安。”

  “他选择了挑起责任,我真为他感到骄傲。”

  这么多年,作为父亲,一贯严厉,一贯在外打拼,无暇顾及儿子,难道真没有过补偿心理,对儿子好一些?

  “有啊。”杨国兴转过头,哑着嗓子,“那辆车,是他订婚时,我买给他的。市中心800多万元的别墅,我一次付清,给他结婚。过几年,我把公司都会交给他啊……”

  “……我一直想补偿他……可是。”

  话说不下去了。

  后悔?“我不后悔,如果没有我这么多年的教育,江疆这次不会救出这么多人。”临走,杨国兴站在自己的车前,高昂着头。

  对女友说的最后一句话,有着两个版本

  周江疆,被认为颠覆了人们对“富二代”的观感和印象,被认为是这一几乎被等同于炫富、毫无责任的群体之中一朵“奇葩”。

  从财富、身份看,他确是一位典型的“富二代”。

  可从经历看,他算典型吗?

  也没人能确知,第二次冲进火场那一刻,周江疆脑子里究竟在想什么。

  10多天过去了,公司获救员工想起当晚,还会心惊肉跳,说生死关头的思维——“头脑真的会一片空白”。

【编辑:肖媛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