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媒体称洋城管走红折射中国城管职业渴望理解尊重

2012年07月18日 11:08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阿姨,您不能在这里摆摊,请搬到里面去好吗?”在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的杏花街道上,一位身穿城市管理执法制服的年轻人诚恳地劝说着一位在人行道上卖豆浆的大妈离开。黑色的皮肤和异国面孔却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这位来自南非开普敦的“洋城管”秦波迅速吸引来了大批的围观者。

  “我知道在网络上我们出名了。”只有22岁的小伙子秦波淡然地说。7月16日,他和另外两位分别来自中非和阿富汗的同学在安徽省合肥市作为志愿者体验了城管工作,并因此迅速在中国网络上火热起来。面对着网民的好奇和争议,秦波和来自中非的同学布林斯非常平静,第二天早晨8点半,他们像其他城管队员一样,准时来到街道“上班”。

  含义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的“城管”一词在中国曾一度充斥着贬义的色彩。由于城管的职责中包括了对摆摊设点的检查和规范,因此与小商贩的对峙甚至暴力冲突等关于城管的负面消息屡屡曝光,城管成了一个饱受批判的职业。即使近几年,全国各地的城市管理执法部门不断采取文明执法等新措施来改变城管职业形象,甚至提出“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职业要求,“城管”依然不断引发争议。

  “参加这项工作之前,我从电视上和很多新闻上了解过中国的城管职业。和我们的家乡一样,城管会和摆摊的人吵架等等。但是真正来做这个工作我觉得城管很辛苦,做这个工作需要互相尊重和理解。”秦波和布林斯说。

  “理解”成了目前中国从事城管执法职业的人们最需要的关键词。包括秦波和布林斯这样的外国人在内,邀请大学生、白领、官员、小商贩等各种各样的社会人群体验城管工作,成了近几年全国城管部门力求改变自身形象,获得社会认同和理解的一种方式。

  不断地请各种人群来“体验生活”是否能够真正地换取人们的认同和理解,合肥市庐阳区杏花街道城管工作负责人庞策坦率地表示,“目标仍然任重而道远,但我们至少在不断努力。”

  “网络上很多人说我们请外国人来当城管是一种作秀,我们承认希望借此得到更多关注,但本质上我们是希望更多人能够在关注外国城管的同时看到我们目前的工作方式和态度,了解城管已经在文明执法。”庞策说。

  “渴望了解,渴望理解。”是庞策和杏花街道的城管工作人员发出的感慨,他们寻找各种途径希望得到公众视线的聚焦和理解背后,饱含着深深的无奈。路边卖西瓜的瓜农说,城管也体验过他们的摆摊生活:“背了两个西瓜走挺远,也知道我们的累。都不容易。”也许正像一些网民建议的那样,城管执法者与执法对象小商贩之间更需要换位的体验和了解。

  一天的工作结束后,被当作“网络红人”围观的秦波情绪却并不高昂,他还在为被劝离的卖豆浆的大妈而忧虑:“其实院子里面地方太小了,摆不下她的三轮车,而且路过的人看不见,会影响她卖东西。”爱逗小朋友玩的小伙子有着一颗柔软的心。

  两个年轻的“洋城管”在学习的同时,也用自己的思考方式带给身边的中国同事一些新影响。“理解和尊重,这是最重要的。”秦波和布林斯最后若有所思地说,“要真正地为对方着想”。(记者 朱青 杨丁淼)

【编辑:肖媛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