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千里铁道上的“士兵突击号” 一年365天流动在外

2012年07月31日 17: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千里铁道上的“士兵突击号”一年365天流动在外
大同班组职工在火车面前庄严宣誓
穿行在千里铁道线上的“士兵突出号”

  中新网太原7月31日电 题:千里铁道上的“士兵突击号”:一年365天流动在外

  作者 任丽娜

  他们曾是军人,如今驾驭着铁路大型养路机械穿行在千里铁道线上“南征北战”,一年365天流动在外,缺吃少喝,常年生活在一节绿色的宿营车上,过着流动的生活。无论是白天,还是在夜晚,他们随时待命工作,确保铁路行车的安全。组织评价说,他们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铁军。

  随着太原铁路局重载快速运输事业的迅猛发展,太原工务机械段于2008年4月成立了一支专业化大型机械养路队伍,该队伍先后共接收复转军人8批共405人。

  太原工务机械段风动卸砟车间大同班组共有8名职工,他们常年生活在一节绿色的宿营车上,指挥20辆卸砟车在千里铁道线上“南征北战”,处处展示着军人作风。

  可是他们一年365天流动在外,做饭、打水、买菜都是难题,没有伙食团,也没有专职炊事员,大同班组便上演“炊事班”的故事。每个人都主动露两手,做几个拿手菜。烙饼、饺子、刀削面……一个星期吃的不重样。

  打水是个苦差事,8个人拎着4根木棍、4个大水桶,步行4公里,往返半个多小时,才能把水抬到车上。

  一次大同班组为清理拉运电煤的71辆石砟车内的余煤,8名职工拿着铁锹、皮篼子进行突击,天寒地冻,饿了吃碗方便面,渴了喝杯白开水,连续9个昼夜奋战,彻底清理完了车内余煤。

  而太中银班组吃苦不叫苦。太中银新线开通,要在最短时间内提速至160Km/h,太中银班组应运而生。工长张长青由车长直接担任施工负责人,操作手70%是新来的复转兵和协议工,每天3个施工点,职工生活缺吃少喝,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创下单车组月捣固进度335.6km遍的新纪录,确保了太中银线安全畅通。

  技术员李鹏再累不喊累。车型杂旧、软故障多,是大机车间面临的最大难题。技术员李鹏由门外汉到小能人,处理故障能力与日俱增。为保证换枕捣固顺利进行,李鹏连续4天4夜不离车,施工中应急处置,点闭后彻底排查,浑身满脸都是油,两眼通红嘴脱皮,硬是找出了发动机的设计缺陷,连厂家都感到惊奇。

  李鹏母亲、妻子、孩子同时生病,在车间干部的强烈要求下匆匆回去看了一眼便又返回了现场。他嘴边常挂的一句话就是“困,我想睡觉!”可他哪里能睡得着。一有故障,跑得最勤的就是他,别人找不到的毛病,他不一会就搞定了。

  铁路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批军人,才保证了列车的安全运行。在过去的时间里,他们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了全局的线路大修任务,取得了太原枢纽集中修、大秦线集中修、北同蒲集中修、南同蒲集中修的全胜,夺得全段“主力军”杯、“士兵突击号”、“党员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太原铁路局称,他们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铁军。(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