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北京房山暴雨灾区32人出现严重心理应激反应(2)

2012年08月02日 05:52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救援故事

  老汉险被冲走常发愣痛哭

  原本健谈的孙建国蔫了,快60岁的他从没想过,一场大雨会差点让他丧命。

  7月21日中午,孙建国下班回家,虽然下着雨,但他仍像往常一样决定步行回在半山腰的家。

  当家的屋顶近在眼前时,不知从何而来的一股强劲水流瞬间淹到了他的腰部,孙建国还没来得及反应,一个趔趄被裹入湍急的水流中,向下游冲去。

  翻滚、呼救、拼命想抓住个固定物,孙建国的挣扎努力并未见效,几十秒的时间他被洪水冲到了300米外的山脚下。孙建国感到从未有过的恐惧。

  就在洪水即将流入河道的几十米处,他被一双有力的手从水流中拽住、拖出水面、再拖到岸边。

  意外被救并没有让孙建国体味到生还的喜悦,相反,脑海中不断闪现的灾难画面却让他变得沉默寡言,看人的眼神也变得呆愣,看到电视里播放的大雨新闻,六旬的他会突然掩面哭泣起来。

  他的变化引起了村里干部的注意,当安定医院心理危机救援队员抵达村子时,孙建国被作为重点筛查对象之一。

  “正能量”助患者走出阴霾

  参与救援的心理医生西英俊说,“我们发现当事人过度地把一些思绪关注在片断性的创伤画面上,包括他被水一下冲倒、他怎么在水里上下起伏,那种感受和心理不适,水面的汹涌这些他看到的场景。我们就会去引导他去发现这些事件中的积极元素,包括他在水里面上下起伏过程中虽然体会到了害怕,但是这个过程中他也是沉着的、冷静的、镇定的。”

  建立起以倾听为主的关系后,西英俊“对症下药”开始治疗。“你在水里是冷静的,还一直寻找固定的物体让自己漂浮起来,一直在坚持着,这些做法都很勇敢,而且被救以后得到了领导和老乡们的关心问候以及家人的支持”,在种种充满“正能量”且能起到温暖内心的积极资源的植入下,孙建国暗淡了多日的眼睛里有了些光彩。

  在医生的循循善诱下,孙建国慢慢敞开了心扉,他说,自己之前还有好多事没干,日后要一件件有计划地去做。

  但为了减少被干预者对精神类疾患的恐惧,医生们都没有明说自己的专业是“精神科”。

  干部抢险过度亢奋需休息

  除了常见的灾祸恐惧、妄想、焦虑等情绪的爆发外,有过度亢奋表现的人群也是心理救援队关注的重点对象。

  在走访中,在房山区某单位任领导职务的巩林引起了救援人员的注意。该部门在暴雨中损失很大,每当有人来到这个村子时,巩林就滔滔不绝地向人讲述这个地方受灾多么多么严重、损失了多少、抗洪抢险投入了多少,即使幻灯片上图片足以呈现现场情况,但他还是一遍遍带人去现场看。

  同事都说:“7·21后,巩林工作起来就不知疲惫,话也多了。”

  心理医生说,过度兴奋是灾后常见的一种状态,属于精神运动性抑制和精神运动性兴奋的表现,甚至有些会出现精神病的症状。除冲动性行为外,拒食、睡眠少、呕吐、腹痛、情绪低落等也较为常见,这种情况下,患者需要好好休息,而医生可能会使用一些小剂量的药物来帮助他们更快地恢复。

  在心理医生看来,物质方面的保障是可以很快解决的,心理的创伤是深远的,需要不断修复,而且也是我们从创伤过程中不断升华的事情。“天灾对于我们物质来讲肯定是损失,但是对于我们精神世界就未必是损失,甚至会强大我们自己。所以心理危机干预能够激发起人的潜能和力量”。

  (为保护患者隐私,文中孙建国、巩林均为化名)

  □救援常识

  大灾后四周内是救援黄金期

  据市卫生局专家介绍,大灾大疫发生后的1至4周,是凸显心理问题的时期,也是心理危机救援和干预工作的“黄金时期”。早于一周时,受灾群众的恐惧和焦虑情绪多是由于生理需求还未解决时所产生的,而应激后心理创伤的人群如果在4周内没得到有效、专业的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则演变为相关精神障碍疾病的风险也会加大。

  心理危机救援避免二次伤害

  专家表示,各类灾害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的心理援助工作对心理受创者的恢复尤其重要。心理危机干预和援助,首先要避免给有应激反应的群众和受灾群众造成二次心理伤害。因此要以有相关经验的精神科专业人士为主,不能出现各路人马“一哄而上”混乱随意的情况。真正的心理危机救援工作都是“被动服务”,防止揭露相关心理创伤人员的心理伤疤,此次心理救援工作是根据实际需求做出的部署。为减轻群众对心理疾患的忌讳,即使专业心理援助队伍,也不会统一服装、统一标识等。 (本报记者李秋萌)

【编辑:曹昆】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