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业内称护工短缺或令养老事业提前进入“瓶颈期”

2012年08月02日 17:36 来源:大众日报 参与互动(0)

  护工短缺成养老瓶颈

  核心提示

  记者近日采访济南多家养老院发现,由于养老护工工作强度大、工资待遇低等因素,导致了养老机构存在极大的护工缺口。不少养老机构的负责人表示,护工短缺或许令养老事业提前进入“瓶颈期”。

  一名护工要照顾8个老人

  “从今年春节过后我们就开始招护工,可半年多时间过去了也没招够。”7月26日,槐荫区一家养老院负责人赵院长告诉记者,今年养老院床位几乎爆满,她不得不考虑多招人手照顾老人。

  “护工的流动性太大了,几乎每个月都有走的。”她说,养老院的护工属于临时性的。他们上有老、下有小,老人生病、第三代出生等都会成为辞职理由。

  “干护工首先得能吃苦受累。”赵院长说,护工这个职业一般人干不了,几乎全是打扫卫生、伺候老人大小便、冲洗老人衣物等脏活累活,而且实行24小时两班倒工作制,平时没有节假日。

  该养老院的护工胥大姐告诉记者,她每天早上5点钟就得起床,为老人倒便盆,给老人清洗床单。7点钟,要为所有的老人领饭,等老人吃饱了,她要挨个为老人刷碗,并整齐地摆放在每个老人的床前,之后她才能有空吃早饭。上午她还要为老人洗衣服、收拾卫生。中午11点一刻,午餐又开始了,下午还要为老人打开水。

  “我们这的每位护工要负责8名老人,要是再招不来人,我真撑不下去了。”胥大姐说。

  记者随后对济南市家政服务市场进行了走访,发现目前为老年人进行家政服务或是护理的人员供不应求,而在册登记可供选择的更是屈指可数。很多中介机构当下都没有护工可介绍,需要雇主登记后等回音。济南“热心大嫂”服务中心的负责人直言不讳:“每个月来为老年人找护工的顾客有二三十人,但是真正能找到的也就三四个。”

  有空床也不敢收老人

  对待老人,一位好的护工胜似儿女。记者在槐荫区的另一家养老院,看到护工汪大姐正给一位老人穿衣服。

  “奶奶,身上给您擦洗完了啊!慢点抬腿,穿裤子啦!来咱们先站起来,一二三!把裤子提上,好嘞,坐下吧。”汪大姐一边说着一边收拾老人换下来的脏衣物。

  老人告诉记者:“这姑娘比我自己亲生孩子要好,周到、体贴。”

  记者看到,老人换下来的裤子上不仅有污垢,还有大便,汪大姐毫不嫌弃地说:“老人便秘,有时候给她吃了药就拉裤子上了,这洗洗就行了。我觉得老人也不容易,跟他们在一起,他们开心了咱们就开心了。”

  “陈叔叔,咱翻个身好不好?”在另一间屋里,护工赵大姐照顾的这位老人已年近70岁,脑血栓造成全身瘫痪,意识清醒但不能说话,只会眨眼、摇头和点头。和这样的老人交流对于家人来说都是困难的,可是赵大姐照顾了老人几个月之后,已经摸到了规律。

  “虽然他说不出话,但是能听得懂我说话,他如果同意我说的,就眨眼睛。什么地方难受了,找对了地方,他就点头……”现在,不用老人过多表示,赵大姐已经能够准确地知道老人的心思。

  赵大姐觉得对待老人们就像对待幼儿园的孩子,“他们要是说墙是黑的,我就不能说是白的。得哄他们高兴,心情愉快有利于康复。”

  这家养老院的负责人向记者说:“其实我们这里还有很多空床,就是因为招不到足够的护工,有老人我们也不敢再收。为的是减轻现有护工的劳动强度,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将每位老人照顾好,提高服务质量,让老人的家人放心。”

  委屈奖的背后

  在天桥区的一家养老院内,记者看到了一块黑板上写着“本月委屈奖获得者”。“设这个奖,就是为了弥补护工在照顾老人时受到的委屈,钱不多,每月就50元。”该院董院长道出了护工难招的原因,“有些老人脾气比较古怪,心情不好时,见人就骂,护工要承受很大的精神压力。再加上一个月就1000多元的工资,谁愿意来受这份罪?”

  董院长介绍说,去年政府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公寓20万元补贴,专款专用,全用来改善公寓的设施,根本就没有额外的资金来提高护工工资。“工资提不上去,怎么吸引人来当护工?”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公寓每年的租金7万元左右,水电费每月1700元左右,护工的工资每月1.5万元,再加上装修公寓、食堂支出等,每年的花费不少于30万元。但每年的收入才35万元左右,“再加上有些老人拖着不交钱,公寓实在没有多余的钱来提高护工工资。”

  对于老年公寓护工紧缺的状况,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认为,政府要加大对社会老年公寓的补助力度,包括资金、人员投入等。政府还要规范护工的行业管理,建立健全培训、考核机制,并保证护工的工资达到社会其他行业的工资水平,建立护工行业的社会保险制度,解决护工们的后顾之忧。只有将社会、政府、家庭三者结合起来,护工短缺问题才能得到缓解。(记者 牛远飞)

【编辑:肖媛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