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小伙为救爷爷被严重烧伤 知名演员匿名捐12万(4)

2012年09月05日 14:36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因为爱

  5 天,

  十几万人爱心大接力

  明星传递正能量

  在本报连续5天发起的拯救“孝心弟”过程中,十几万人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与了这场爱心大接力。其中,明星和微博,释放出了强大的“正能量”。这是截至昨日18:00,本报记者统计的一组数据。

  姚晨:最先带头转发,转(8669)马伊琍:“孝子要帮!”转(3500)白百何:“希望能帮上忙”转(2053)李小璐:“有联系方式吗?大家请帮忙!”转(3484)媒体联动救孝心

  本报报道被全国媒体纷纷转载,中央电视台、东方卫视、广东卫视、山东卫视、中新社等均加入报道“孝心弟”的故事,激起了全国众多爱心人士的关注。

  上海东方早报官方微博:转(26056)广州南方都市报官方微博:转(46566)华西传媒呼叫中心“96111”:接到全国打来的咨询、捐助电话数百个,搭起爱心人士和“孝心弟”间的爱心桥梁。街头义演献爱心

  昨天下午2点,成都SM广场二楼,青羊区义工联合会举办“救助孝心弟谢才彬“义演活动。组织方说,准备晚上再加演一场。网友@丢不翻的跑酷则是一位跑酷爱好者,他的团队今天上午会在谢才彬所在的武警四川省消防总队医院门口进行跑酷表演。母校捐款送关心

  昨天,提前上班的成都东软学院教职工们已经发起了捐款活动。2个系的教职工已经捐款14700元,其他各系的募捐也正在进行中。网友接力传热心

  在网络上,网友深深地为这位21岁大学生的亲情抉择感动。

  @Pompadour時間魔法:看得我泪流满面,我能理解这孩子,祖孙间的那种感情。为了救爷爷,他可以拼命。

  @麻辣米凉粉:一上班就捐款了,原来网上为救爷爷而烧伤的小孩是我们学校的,65%的烧伤,太可怜了。

  @IM-Miao:心有感触,换作是我也愿意这么做,希望你快快好起来,你爷爷安然无恙,这么做值得。

  @谢小姐心情不好:我承认我看完我哭了。

  如果您对此还有话说,请继续参与互动,方式为:1、在华西都市报官方微博相关微博中留言评论,或私信@华西都市报;2、进入华西都市网新闻频道(http:// news.huaxi100.com/),在相关文章中点击“参与话题”进行讨论。

  认真爱

  爱心更需长久呵护

  □林小明谢才彬正在感动着越来越多的人,他用最朴素和直接的行为,诠释了何谓孝感动天。其中没有动人的辞藻,只有最本能的行动。就像纪伯伦所说,如果你歌颂美,即使是在沙漠的中心,也会有听众。他就是在歌颂和践行着美,并将久已陌生的孝心,用最形象化的演绎来传递人间的正能量。

  其实在每个人心中,都具有着向善的追求,只是囿于现实的桎梏,才让这些美好情感,得不到可供纾解的余地。谢才彬火中救亲人的行为,还有他82岁爷爷的纯朴举动,唤醒了人们渐已麻木的情愫。正能量的薪火相传,在汇集的过程中逐渐清晰:被感动不再是廉价施予,而是真心的付出。

  从事件被披露到现在,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越来越密集的爱心,用最有益的形式呵护着孝心:据介绍,截至昨日,十多万人通过各种方式,参与了爱心大接力,爱心捐款已达60多万。这些款项,既是一种奉献,也是一种认同,更说明了人间自有真情在,没人愿意被现实消费得失去本性。

  奉献爱心的人在救赎别人生命时,也在救赎自己的心灵。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在这事被日常琐事淹没之后,不知还有多少人会继续记得?所以,对更多奉献者来说,现在最需要思考如何让爱心永葆活力。

  从过往经验来看,有些时候的爱心奉献,总会经历短时间井喷,然后迅速回归平静。尽管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但却是较常见的剧情。久病床前无孝子,更何况感动本就是一时情感迸发呢?因此,我们宁愿喷涌的爱心,可以更和缓但却持久一些,可以照亮谢才彬未来还需要陪伴的日子。

  爱心奉献在当下环境中,由于种种不被待见的原因,从而呈现出日渐式微的状态。其中最为关键的原因,往往在于捐款用途不透明,因而造成爱心遭到滥用的误解。要破解这种尴尬,除了主动作为外,似乎别无他途。要让爱心持续获得滋养,最有营养的做法就是公布账目及用途明细。

  所幸,就像我们能预想的那样,谢才彬这家人是如此纯朴,知道何种方式才是最好的感恩回馈。据谢才彬的父亲说,将会列出捐款清单,并公布捐款用途。这既是“给好心人一个交代”,也是珍惜爱心最明确的途径。在各种募捐被诟病的现今,他们用质朴行动,做出了应有的表率。 (华西都市报实习记者 杨永萍 记者 李逢春 摄影 刘陈平)

【编辑:肖媛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