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通讯:跟着西藏老者转“孜廓”

2013年03月27日 16: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拉萨3月27日电 题:跟着西藏老者转“孜廓”

  作者 贡桑拉姆

  “1936年,我出生在山南地区隆子县雪萨乡,那时候父母给我取了个好名字叫多吉,汉语里叫金刚,我的身体一直很硬朗,像金刚一样结实。”27日,多吉老人在“孜廓”路(环绕布达拉宫的转经道)上向着顺时方向转经祈福。

  多吉老人的出生地雪萨乡,位于西藏山南地区隆子县北部,距县城70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雪萨乡的人们自古以来都是以农牧为生,在多吉的童年记忆里更多的是背着比自己还要高的竹筐,迈着蹒跚的步子,跟在母亲身后捡牛粪;长大一点后,在寒冷的冬天背着水桶去很远的地方取水,脚冻得站不稳,手上长满了冻疮,常常在风雪中找不到回家的路……

  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之时,多吉已是20多岁的小伙子。“那时候,村里来了很多干部和解放军,他们在村里搞建设,修道路,建民房,也教会我做饭。从那时起,我就当起了他们的厨师,成为了村里的‘干部’。”

  “西藏民主改革之后,生活在偏远边疆的群众迎来了史无前例的新生活。”多吉在1965年成为了建设家乡的一名工人,他和城里来的干部一道投身到劳动生产中。在此期间,他当过厨师,放马,做会计直到1995年退休,在雪萨乡工作了40多年。

  隆子县是片水草丰美的土地,满山的植物药材引来众多商家。多吉老人说,改革开放之后,隆子县的百姓逐渐致富。但是,雪萨乡因为海拔高,各种建设滞后,当地群众的生活很艰苦,起初连饮用水都需要到村外很远的地方才能取到。

  “现在的雪萨乡公路畅通了,饮水方便了,群众住进了安居房,从前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已经成为历史,群众过上了好生活”,多吉说,“我没有想到能目睹这一切”。

  3月27日又是藏历二月十五,是藏历的良辰吉日,转经朝佛的人群成倍增加。今年77岁的多吉老人,在人头攒动的信众中漫步前行。

  多吉老人的身体除了长期生活在高海拔地区,导致血压有些偏高之外,没有任何毛病,身体一直很硬朗,“尤其迁居到拉萨后的三年里,没有去过一趟医院”。老人边走边伸手脱下了头上的西部牛仔帽,随后在胸前扇了几下,“今天天气好,走热了”。

  三年前,多吉老人在拉萨夺底路一小区内买了一套80多平米的公寓房,“虽然到大昭寺、布达拉宫转经有点远,但出门就有公交车,而且公交车对长者免费,安全又方便”。宗角禄康公园是多吉常去的地方,因为“这里古树多,绿化好,有水有花,还有各种健身器材”。

  多吉老人晚年的生活充满了温馨和满足,每月的工资足够各种开支,“逢年过节隆子县的领导专程到拉萨慰问我们老年人,在拉萨的山南地区服务站的工作人员组织老人们过‘林卡’(到公园休闲娱乐),组织联欢,新年慰问送温暖”。

  老人有三个子女,儿子在拉萨某银行做安保工作,“因为儿子表现出色,还时常带来奖金”。如今,多吉老人除了转经和到公园散散步,就是陪伴在外孙女身边,看着小外孙女日渐成长。(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