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通讯:“失独”母亲的孤单“清明”

2013年04月04日 13: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贵阳4月4日电 题:“失独”母亲的孤单“清明”

  中新网记者 鲍光翔

  “平时都不会刻意去想,骗自己她只是在外面读书没有回来。”4日,在贵阳市宝福山公墓55岁的失独母亲王霞(化名)仔细地擦拭着女儿的墓碑,一遍又一遍。

  贵阳市宝福山公墓位于贵阳市近郊,距市区3公里,园内草木葱翠,碧水荡漾。

  王霞女儿的墓位于宝福山公墓正中的一块高地上,占地10余平米,墓碑呈翅状,如一只展翅欲飞的白鸽。墓碑上镶上王霞女儿的陶瓷相片,青春靓丽。

  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末的王霞本有着幸福的生活,工作稳定,有着一个可爱的女儿。因故离婚后,她一个人独自把女儿拉扯大,母女相依为命,感情融洽。

  “女儿一直很懂事,从小到大都很乖、很听话。”王霞边擦拭着女儿的墓碑边跟记者说到:“高中毕业后她考到北京的一所重点大学学习。”

  王霞从随身携带着的包中拿出三个苹果和一瓶枸杞泡的茶摆在了女儿的墓前,这些都是女儿生前最喜欢吃的东西。

  “眼见着女儿都要毕业了,却没想到出了这样的事。”2004年,王霞的女儿在北京因故遇害离世,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1岁。

  “我现在都不知道当时自己是怎么熬过来的。”

  在女儿离世后的最初几年,她一直无法从悲伤中走出来,她一个人搬到远离原来生活圈的郊外,伤口也在孤单中慢慢愈合,但伤疤却从未消失。

  “家里面都不敢摆女儿的的照片,也不敢放她以前用过的东西,怕看起来伤心。”王霞将买来的两束白色的菊花放在女儿的墓前。

  将一切清理干净后,王霞坐了下来对着墓碑上女儿的照片默默地抽泣,低声地对女儿说着什么,仿佛她从未离开过。

  “养儿防老”,这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传统的价值观念之一。而近年来,和王霞一样一群丧失爱子而又日渐年老的人群——失独家庭正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引起中国社会的广泛关注。

  据了解,根据中国老龄办2013年2月27日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2012年中国至少有100万个失独家庭,且每年以约7.6万个的数量持续增加。

  2001年以来,中国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出台相关失独家庭扶持政策,给予失独家庭一定的生活补助。

  “钱多钱少都是无所谓的,关键是心里的孤单。”王霞告诉记者,每到过年过节的时候那种孤寂时旁人无法体会的。(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