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掳日劳工清明祭奠潘家峪惨案遇难者(图)

2013年04月04日 18: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国掳日劳工清明祭奠潘家峪惨案遇难者(图)
    李良杰(右中)正在参观潘家峪惨案遗址当时的杀人现场潘家大院。 胡向明 摄

  中新网唐山4月4日电(白云水 胡向明)4日,清明节,天空阴霾,84岁的李良杰老人站在位于河北唐山的潘家峪惨案遗址前。在昏黄眼神中,他仿佛又回到70年前那段灾难深重的岁月。

  李良杰是中国掳往日本劳工联谊会会长。此行,他与6名掳日劳工一起来到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潘家峪惨案遗址,祭奠罹难同胞,提醒后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二战中,被掳日的中国劳工达38935人。在日本企业从事矿山开采、土石开采、港口搬运等重体力活,在日期间,死亡6830人。中国被掳往日本劳工联谊会副会长张山说,唐山是当年受害劳工的重灾区。据统计,至少2031人被强制掳往日本,共有459人被迫害致死。

  在潘家峪惨案遇难者的墓碑前,84岁的李良杰回忆说,1944年,他14岁时,从河北石家庄被强制带到位于日本九州福岗县的三井矿业公司做矿工,同去的有297个中国人。在那里,他们受尽屈辱和打骂,每天工作14个小时,在饥饿、病痛中被强迫劳动,动作稍慢就任由日本人鞭打,经常有人从工地走出后就摔倒在路上再不能醒来。

  李良杰说,繁重的劳动、贫苦的生活、思乡的痛苦,让他们生不如死,也为他和同伴留下了一生的病痛和心灵创伤。直到现在,他的肺部依然有煤尘。

  潘家峪是位于唐山市丰润区的一个小山村,当年是抗日堡垒村。1941年1月25日,3000多个侵华日军对手无寸铁的村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1230名同胞遇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潘家峪惨案”。

  李良杰等人参观了潘家峪惨案纪念馆和杀人现场潘家大院、遇难者的葬墓等遗址。抚摸着遗存的断壁残垣,李良杰沉重地说:“我们做过亡国奴,深知亡国恨,希望子孙后代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近年来,李良杰致力于二战期间中国掳日劳工的问题解决,希望通过对日诉讼使日方承认加害事实、谢罪反省、设立掳日劳工基金。但截至目前,工作进展艰难。李良杰说,“不管输赢,我们都会坚持到底。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亲眼看到日本有关方面谢罪、赔偿。”

  潘家峪惨案遗址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附近的潘家峪希望小学寓意着幸存者的期望。如今的潘家峪村也是远近闻名的旅游区,因盛产葡萄而被称为“北方的吐鲁番”,村民生活得和平而富足。(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