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60后看“屌丝”文化:“如此粗俗,我无法接受”

2013年04月10日 14:19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60后的樊先生对“屌丝”这个词嫌恶之极,“真是不明白,现在的年轻人在想什么,这么粗俗的词,居然如此流行,实在无法接受。”

  樊先生是安徽人,现在济南一所高校教书。与樊先生同样对“屌丝”一词嗤之以鼻的,是著名导演冯小刚。2月底,他在微博上直指“屌丝”是对境遇不堪者的蔑称,称自己“屌丝”的人是自贱,是脑残群体。冯导的一番话引发微博上激烈争论,支持者有之,但遭到“屌丝”们的网上围攻。

  记者调查发现,对于“屌丝”流行的态度,年龄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分水岭。相对来说,80后、90后对“屌丝”一次的认同度比较高,尽管也有一些50后、60后对“屌丝”这个词也不反感,但多数人还是持否定态度。

  樊先生认为,“屌丝”在网络上流行,本身就是一种不健康的网络现象。“在我的老家,‘屌’这个字说出来会让人觉得你粗鄙不堪,不能想象他们整天把这个字挂在嘴上。”

  在北京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的品牌策划专家林友清是80后,在他看来,“屌丝”让一些人反感,可能源自不了解这个词的来源和外延。“其实,‘屌丝’这个词的流行,最早是‘无心插柳’,源于百度贴吧里对某位名人粉丝的恶搞,最终居然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始料未及。”

  林友清分析说,很多人反感,其实是对“字”不对“词”,组成这个词的字是通常我们所说的粗口,导致了误解。“‘屌丝’就是一类人自嘲的称呼,当然,现在也有很多人给它赋予了其它的含义,上升到一种文化现象,但它自始至终都没有骂人的意思。”

  2012年5月,教育部发布《2011年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报告指出,从2006年到2010年,国家语委共搜获年度新词语2977条,但只有40%能够留存下来,年使用频次在10以上,有25%的年度新词语低频使用,年频次在10以下。此外,还有1/3的年度新词语会隐退,从语言生活中消失。

  专家指出,对“屌丝”这个词迥异的态度,因年龄而异,因人而异,不管你是反感还是无所谓,它的流行已经成为了现实,可以抱着宽容一点的态度,因为也许不知什么时候,它可能就自行消失了。(记者陈尚营 赵琬微)

【编辑:马婷婷】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