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毒胶囊事件一周年: 市场净化 社会信任尚未恢复(2) 查看下一页

2013年04月15日 08:11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行业现状:

  药用明胶原料短缺、胶囊市场得到净化、社会信任度未恢复

  “现在明胶原料很难买。”青岛益青药用胶囊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世德告诉人民网记者,去年铬超标事件发生后,胶囊行业明胶原料持续短缺,“这在过去是很罕见的。”

  2012年铬超标胶囊事件曝光后,4月2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关于加强胶囊剂药品及相关产品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加强了胶囊类药品监管,要求药用胶囊生产企业必须从具有药用明胶生产资质的企业采购药用明胶,严禁购买非药用明胶用于生产。

  “由于全国符合要求的药用明胶生产企业不超过20家,直接导致明胶原料供应不足,现在无论是骨制还是皮制的明胶,都呈现出供应量不足、价格偏高的现状。虽然原料供应不足,经过国家的一系列整治,原来鱼龙混杂、无序竞争的状态被改变,市场得到净化和整顿,优质企业获得利好。”张世德介绍。

  尽管国家针对市场监管出台一系列举措,不过社会对胶囊产品的信任度仍很低,北京悦康药业集团董事长于伟仕告诉人民网记者,铬超标胶囊事件在当时的影响非常大的,时至今日,仍有很多人对于胶囊的安全存疑,担心其中仍有不合规的添加物,或者有害物质超标等。信任的恢复可能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张世德说,“铬超标胶囊事件后,社会对于胶囊行业的信任度很低,尽管行业震动带来了巨大向好的变化,但信任打破后的重建,还十分缓慢。这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宣传工作为胶囊‘正名’,让人们走出误区,树立正确认识。”

  政府回应:

  铬超标胶囊事件警醒监管者 让全社会参与监督

  针对如何防止铬超标胶囊事件再度发生等问题,2013年1月11日时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尹力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铬超标胶囊事件警醒监管者,要切实用好预防为主的风险管理方式。也就是说,对于药品监管一定要做到心里有数。哪些问题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哪些问题属于区域性风险,对不同类型的风险,采取针对性措施。

  尹力说,我们在查处铬超标胶囊的同时,就在紧锣密鼓地制定有关药用辅料的监管办法。对敢于铤而走险的违法分子,出台了严格的黑名单制度,实施行业禁入。更关键的是,我们没有关起门来自检,而是坦诚地与公众沟通,开通了官方微博,旨在建立政府部门与社会各方面的有效沟通机制,让社会参与监督。同时,普及用药知识,曝光违法行为。目的就一个,从根本上转变观念、转变方式、转变作风,为公众用药筑起牢固的安全线。

【编辑:何敏】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