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一代青年群体精神“早衰” 欲望强烈现实落差大

2013年05月24日 08:16 来源:山东商报 参与互动(0)

  “青年”,是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从古到今,社会都对他们有着特别的期待和要求。古时有冠礼,昭示一个个体的独立,盼其担起对家庭、社稷的责任。近代的“少年中国说”,后来的五四运动,更凸显青年为社会之中坚。然时至今日,不少青年人却被叹“暮气沉沉”,过早失去激情与斗志,刚踏入社会就向现实妥协。“早衰”“老了”,也成了他们常挂嘴边的口头禅。这样的心态,确该好好审视一番。 封建时代的青春可以说,几千年的封建时代,无论战争还是和平年代,都有动人心魄或令人艳羡的青年故事。
  常言道,时势造英雄。古代战争频发,年轻人崭露头角的机会的确不少。
  西汉时代,有着“封狼居胥”功业的少年英雄霍去病,17岁时便独自领兵讨伐匈奴,在19岁时,更被封为骠骑将军,彻底击垮匈奴,使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为打通西域道路奠定基础; 抗金名将岳飞,从军不久,就生擒金将,后来屡次打败金军主将兀术,成就军事史上的巨大成就。史书浩瀚,自古及今,这样的青年英雄人物不胜枚举。
  古代和平时期,诗词才华,成就了更多名人青年。
  像唐朝,青少年诗人就非常多。王勃6岁即能作诗,成年后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传诵古今,《滕王阁序》更名满天下。漫卷诗书、对酒放歌,青年李白的名号更不用多言。
  北宋安定时期,不少学问家也是在青年时代脱颖而出。政治家晏殊,12岁就成为科举考试以来最年幼的进士之一。他做宰相时,还提拔了范仲淹等有抱负的青年参政。
  可以说,几千年来,无论战争还是和平年代,都有动人心魄或令人艳羡的青年故事。
  但也必须看到,封建社会毕竟是阶级森严的时代,在那种严格的等级制度下,更多的青年是默默无闻,无上升渠道的。
  “五四”,中国青年的 标准模型那是个国难当头的年代。中日甲午战争后,维新思潮兴起。这时,年轻人开始自觉地“大规模地登上政治舞台”。
  到清末民初,“青年”这一角色,终于集体觉醒,热血澎湃地投身于那场“五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那是个国难当头的年代。中日甲午战争后,维新思潮兴起。这时,年轻人开始自觉地“大规模地登上政治舞台”。
  里面有大家熟知的康有为、梁启超。当时梁才20岁出头。
  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遇害时都不过二三十岁。
  1900年,梁启超写下了《少年中国说》,“青春”一时成了一种召唤。后来,追求进步的年轻人莫不竞相以“少年中国之少年”或“新中国之少年”自称。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其成员几乎都是青年学生。1911年武昌起义的新军,都是青年战士,平均20来岁。推翻封建王朝,救亡图存,这一切都与青年们的政治参与密不可分。
  到五四青年运动时,社会各界都认识到了“青年”这一角色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性。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走上街头游行,带动全国性的罢工、罢市、罢课的反帝和反卖国政府的斗争。
  专家表示,自那以后,社会对“青年”的期待更多,更丰富,“五四青年”是中国青年的标准模型。
  “春光属于 八十年代的新一辈”1980年代的青年,普遍感觉自己大有所为。广阔的上升空间令人们坚信,只要奋斗,都能收获自己的爱情和事业。
  与此前“青春”过场常有一个大时代背景不同。建国后,国人的“青春”几乎每十年都有一个鲜明的特点:五十年代“祖国新生之际的激情与冲动”,六七十年代“粗暴扭曲”,直到八十年代步入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时期。
  对新中国历史而言,1980年代绝对是一个鲜明的节点。新一辈,与伤痕、反思、改革开放、四个现代化等交织在了一起。“啊,亲爱的朋友们,美妙的春光属于谁?属于我,属于你,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一首老歌呼应着改革开放的号角,催促青年们投入到“时间就是金钱”的大潮中。
  当年,几乎所有的报纸、广播中,“脱贫致富”都是常用词。以往穷怕了的国人,一心想过上好日子。当时,哪村出了个万元户,都是一种光荣。
  之前受约束太久了,突然而来的大开放,让人自由呼吸、无限兴奋,很多青年都有“翻身解放”的感受。经济建设成主旋律,流行文化开始露头,青年人再度充满理想主义的激情与憧憬。
  那个时代出名人,文人有海子,有食指,有路遥;歌手有崔健,有罗大佑,有张楚。他们正值青年,既成就了自己的梦想,也带动了整个社会追梦的氛围。
  1980年代的青年,普遍感觉自己大有所为。广阔的上升空间令人们坚信,只要奋斗,都能收获自己的爱情和事业。“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1987年,费翔在春晚上唱响了《冬天里的一把火》。这首歌,很能代表年轻一代的心声。
  那个时代不乏激情,但也不缺当今少见的精神富足。
  很多家境普通的父辈曾回忆:在越来越开放的政策下,为了奔万元户,过好日子,周围的人干劲十足,但同时,当时物质相对匮乏,没电脑、没手机,相对穷苦的人却也不焦虑,周围的人都差不多,那时的人也单纯、欲望少,反而更快乐。不乏“下海”激情的同时,1980年代也多“精神贵族”,无论诗人还是大学生、甚至普通青年工人,总能找到属于自我的诗意栖息之地。
  有人这样形容八十年代:“一方面是理想、追求、拯救、承担、激情、淳朴、使命、信仰,一方面是空泛、贫乏、天真、宏大、浪漫和膨胀”。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人总结那个时代的青春不忧伤。因而如今,不少人都怀念那个时代,查建英在《八十年代访谈录》的前言中就写道:“我一直认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当代中国历史上一个……颇具特质、令人心动的年代。”
  城市化和 精神“早衰”“高房价毁灭了年轻人的想象力。大学一毕业就成为中年人,为了柴米油盐精打细算。他们的生活,从一开始就是物质的、世故的,而不能体验一段浪漫的人生。”
  到今年,“80后”最小的24岁,最大不过34岁,最能代表新一代青年群体。但人们发现,其中不少人已经精神“早衰”。
  人民日报近日刊登的一篇评论《莫让青春染暮气》,令很多人产生共鸣。文章提醒,叹老不可怕,精神上的“早衰”却值得警惕。
  同时,打出“青春牌”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及《中国合伙人》,也火得一塌糊涂。
  不得不承认,当今青年更开化,有更强的欲望,现实却有强烈的落差。正像人民日报说的,他们比父辈拥有更加宽广的人生选择,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他们栖身上一代人从未经历过的网络时代和工业文明,也品尝着城市化带给个体的无助和压力。
  某论坛上一个诉苦帖子很能说明问题。帖子名为《房奴超级省钱生活:每月花费不超过800块》,这名网友说:“去年初买了个小二手房,月供3200元,要还20年。现在每个月工资4000元,每个月只能花800,没错,是800,存款太少,一般不敢透支……”
  学者秋风就说,“高房价毁灭了年轻人的想象力。大学一毕业就成为中年人,为了柴米油盐精打细算。他们的生活,从一开始就是物质的、世故的,而不能体验一段浪漫的人生。”
  房价只是80后焦虑的一个方面。
  且不言今年大学生毕业生面临的“699万最难就业季”,就是那些早几年有了着落的师哥师姐们,也在承受着物价飞涨稀释工资,买房难、娶妻难、养家难的困苦。他们中对现状满意者少,为未来担忧者多。
  更值得注意的是,有调查显示,四成受访者不满目前职业,六成望重新择业。多数人给出的理由,都是“待遇达不到理想水平”。
  在此背景下,不少人感觉力不从心,最终变得消极应对生活,抑或在强大压力下加班加点,过劳猝死,这样的案例最近也时有发生。
  如今,年轻一代斗志削减,不愿埋头苦干,而是疯狂考“碗”。不少人指责这样的取向是胸无大志,但话又说回来,如果一个人连基本的生活都保障不了,又怎能要求他们有远大的志向?
  正像重庆一大三学生反问记者时所说的:“当不了科学家,成不了明星,创业无望,深造无门……所以,大家现在很现实,只想买房、买车,过平平淡淡的小日子。你难道不这样想吗?”换做是你,你会如何作答?(记者李玉伦)

【编辑:肖媛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