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记者探访流浪者聚集点:随意堆放易燃物 拒绝救助(3)

2013年05月24日 15:14 来源:东南网 参与互动(0)

  专家观点:救助不能停留在政府层面,要引入社会力量

  近日,记者就这一问题,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团。他认为,流浪者聚集点是光鲜城市中的阴影,是社会转型带来的城市新问题,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

  杨团说,目前,对于流浪者的救助主要停留在政府层面,由政府提供短期救助服务,但是,光靠政府不行,还是要引入民间社工服务。他建议,可以建立一个流浪者收容所,政府给予支持,由NGO、社工组织等力量介入,让专业人士做专业的事情,给流浪者提供长期食宿、培训等服务,帮助他们实现自立。

  杨团认为,我国许多中小城市社工力量不足,这是治理流浪者聚集点的最大难题。对于吴日金这样的流浪汉,他们渴望回归社会,但是一张车票并不能让他们实现真正回归,需要社工进行工作,帮助他们站起来。而对于王立业、程宏阳这样的流浪汉,更需要社工长时间、不厌其烦地做工作,帮助他们去改变。

  福建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黄宁莺认为,各国针对流浪者采取的方式不外乎两种——救助与规制。我国目前的现状是民间组织较少参与流浪汉救助管理,需要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化救助网络,不仅需要政府机构,更需要社会组织与个人的参与。对于流浪者带来的问题,需要政府去进行规制。可借鉴其他国家严禁恶性乞讨、限制露宿行为等措施。但是,对流浪人员的规制必须遵循一个基本原则,政府限制所针对的必须是行为,而不是流浪者,而且政府部门只有在维护合法的公共利益的情况下,才能限制这些行为。

  有感而发

  如何对待流浪者,检验城市文明

  郑腾

  每座城市都有流浪者,他们在城市中流浪、行乞,在公园、天桥底、架空层睡觉,自然而然在城市的角落形成了一个个流浪者聚集点。随着城市的高度发展和扩张,流浪者聚集点潜在的隐患,以及给城市造成的影响,正成为城市管理者面临的新课题。

  由于流浪汉聚集在桥下,影响市容,国内某城市在多处天桥和高架桥底,浇筑了水泥锥,逼流浪汉迁走。这一做法,引发了不少争议。有市民认为,作为城市的管理部门,应该宽容对待流浪汉,采取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也有市民认为,如此简单、近乎粗暴的解决方式,极不文明,是不尊重流浪者的表现。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转型加剧,流浪者队伍的构成日益复杂化。一些社会问题如家庭观念的淡化、心理承受能力的减弱和家庭暴力等,让一小部分人选择了流浪这一生存方式。他们当中有自愿的,有被动的。自愿选择流浪的人群中,大部分人是为了解脱某种压力或摆脱某种困境。于是,他们拒绝救助,流浪成为他们躲避压力的一种生存方式。我们不能因为对这个社会人群生存方式的质疑,就可以漠视他们的尊严,随意驱赶,或设置种种限制,压缩他们在城市的生存空间。这些流浪者,也是城市的一扇窗。他们被如何对待,反映了这个城市对多元生存方式的包容力,衡量着这个城市的文明程度。

  我们的城市足够大,应该有这些行走于社会边缘的人的生存空间。在尊重他们的基础上,出台相应的管理措施,探索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化救助网络,是当下城市管理者必须要做的事。(记者 赵锦飞 通讯员 曾兴冰/文 王毅/图)

【编辑:马婷婷】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