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盗木免罚”背后的规则严肃性和人性化

2013年06月13日 17:29 来源:成都商报 参与互动(0)

  近日,湖南永州市江永县森林公安局接到报警称有人正在盗伐树木。让办案民警震惊的是,违法嫌疑人竟是一名72岁的孤寡老人。原来,端午将至,想着为孙子买些粽子尝尝,老人不惜铤而走险。老人的遭遇得到了林地承包人的谅解,民警依法免除了对他的处罚,并拿出200元钱塞到老人手里。

  在现代社会,小小的粽子也是探究食物消费社会意义有价值的窗口。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粽子并不是什么稀罕物;然而,在这个偏远乡村,资源的匮乏,经济的困窘,生活的艰辛,让这位孤寡老人走上了越轨的道路。

  所幸的是,面对老人的悲苦与无力,人们的良知,并没有泯灭和昏睡。在得知老人窘迫的生存状态之后,林地承包人表示同情和谅解,民警也依照法律的相关规定,免除了对老人的惩罚,并给予物质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慰问。只不过,看似皆大欢喜的结局,却引发了人们关于规则严肃性与执行人性化的争论与思考。

  作为一种违背法律法规、偏离社会规范的偏差行为,盗伐林木无疑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毕竟,任何一种利益的获取,都不能以牺牲和损伤他人的正当利益作为代价。当老人“盗木买粽子”的悲苦叙事遭遇刚性冰冷的法律条款,当制度与人性摩擦,如何给“盗木买粽子”定性,是摆在执法部门面前的一道现实考题。

  七旬老人家庭经济贫困、社会支持匮乏,老伴去世多年,家有一独子,丢下两个年幼的孩子外出打工。这边厢,是囊中羞涩、入不敷出的“经济账”;那边厢,是孙子们重视端午节、渴望吃粽子的“文化账”和“感情牌”。理性与感性形成了相互牵扯的张力,情感与规范的天平在脑海中反复摇摆;最终,无奈的老人选择了剑走偏锋。

  面对老人的偏差行为,一纸处罚的决定或许轻而易举,却能使老人陷入更加艰难的境地。与“落井下石”相比,“雪中送炭”一方面既能给予弱者一定的物质帮扶和精神慰藉,另一方面也能从道义上感化违规者,让对方在道德上感到不适,从而约束自身的言行。

  规则的严肃性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在程序正义的原则下,对一些弱势群体和特殊情形给予适当的倾斜,并不会为规则“减分”,反而会增强规则的使用价值。从这个角度上说,富有人情味的“盗木免罚”实现了规则严肃性和执行灵活性的有机统一,既有良好的治理效果,也赢得了社会认同。□武汉 杨朝清

【编辑:朱峰】

>相关新闻:

  •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