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明代石坝造福今人 江西一水利工程500年涓流不息

2013年06月17日 16:11 来源:江西日报 参与互动(0)

  6月16日中午,烈日当空,位于乐平市众埠镇秧畈村附近的古石坝,仍是水流潺潺的景象。这座修建于明代的水利工程,建筑构造精巧,保存完好,历经500多年仍然润泽着乐平和弋阳两地5000亩农田。

  构造精巧

  古石坝终年水流潺潺

  “无论是修建历史、规模还是灌溉面积,这座古石坝在省内都是罕见的。”乐平市水务局的工作人员说,该石坝坐落在石二山东北麓小溪上,距乐平、弋阳两市县边界2公里。据村志记载,石坝建于1474年(明成化十年)。

  记者注意到,古石坝为拦河滚水坝,是集储水灌溉于一身的工程建筑,由主坝和副坝组成,主坝长约95米,顶宽近8米,底宽约30米,高达4米,东副坝呈弧形,长约100米,西副坝长约20米,副坝均高出主坝1米许。

  “这正是古人治水的高明之处。”据介绍,丰水时,小溪上的水漫过石坝,水自然就会流向下游,小溪沿岸的村庄就可避免洪水的侵袭;枯水期,水低于石坝,上游的水就不会流向下游,始终保持固定水位。而在主坝上方的引水渠就可轻而易举地从小河上引水,用于周边农田灌溉。

  据介绍,古人之所以在这条河的中端建造石坝,看中的正是位于石坝西南1公里处的五雷山的岩洞。洞口有一窟泉水,因此处石灰岩裂隙发育,致使地下水源丰富,这窟泉水在枯水期年平均流量每秒约有0.5立方米。该石坝流域面积142平方公里,水源一直都很充足。即使遇上干旱年景,或小溪因上游截流而干,石坝内也是波光荡漾。

  当地人告诉记者,古石坝为众埠镇马、刘、胡三个姓氏共同出资建造的公益事业,也是当地农民的生命线。

  保存完好

  因为有一整套维修管理制度

  古石坝历经500余年沧桑却能完好保存且至今发挥效益,其奥秘到底是什么呢?

  古人对这一工程的维修及灌溉管理极为重视。众埠镇秧畈村村民告诉记者,在乡民自治的宗族社会,形成了一套维修与管理的民间制度。正因为是民修而不是官修的,才不为官方史书所注意,也不因政策的变化而导致失修,这是古石坝水利工程保存至今的原因之一。

  据了解,为保护石坝,明代曾设陂长3人,陂甲11人,在西副坝的西端建有房屋,以便管理。为了合理地利用水资源,古人对水利的利用有明确的分工,如最上游段为村民饮用水的水源地,次上游段洗米洗菜,中游段洗衣,下游段洗浴,如有违反,按乡规民约处理。

  古石坝渐渐形成灌区渠系,进入21世纪以来,当地政府舍得投入,进行节水改造与续建,使得该水利工程不断配套完美,用水得到合理分配,受益面积大增。灌溉面积由当时的1500亩增至现在的5000亩。如今,古石坝拥有常驻管理人员6名。引水灌溉区受益村成立了农民用水户协会,统一管理农田灌溉用水,起到了妥善解决好水利纠纷问题和保障农田灌溉的良好效果。不仅众埠镇秧畈、大田岗、洗马、倪家等村农田大面积受益,而且附近的弋阳县邵家畈等村都从中受益。

  重视环境

  凸显古人保护环境理念

  “保存至今的古老水利工程包含了古人保护环境的理念,古老水利工程500多年来不衰也是当地人自觉地保护水利及其周边生态环境的结果。”据介绍,古石坝至今还在发挥作用,除了历代当地人自觉维修以及工程设计精巧、功能完备外,还与当地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当地人重视环境,对涵养山泉和水源的山地进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古石坝提供庇护,至今还在为当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使它成为旱涝保收的水利工程。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该工程地点选择恰当,工程布置合理,规模宏大,配套严密完整,与自然环境极为和谐。横跨小溪之上,不占地表土地,保护了耕地,减少了水的蒸发量,避免了山水冲坏田地,在当时是一种很先进的水利灌溉方法。

  “该石坝为研究明代江西水利建设的典型个案,有着重要的经济、历史和科研价值,可惜这一重要的水利工程一直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 村民告诉记者,这么一座场面浩大的古代水利工程,还只是列入了乐平市文物保护单位。目前,乐平文物部门已将其申报为景德镇市文保单位。

  本报记者 徐黎明

  古石坝照鉴了什么

  龚艳平

  6月的风拂过石坝下游5000亩农田,裹挟着阵阵稻香、潺潺水流,这是古石坝在呼吸。这是一部时长500多年的影片,讲述着一个优美动人的田园传奇。

  丰水时,水漫过石坝,流向下游,村庄免受洪水侵袭;枯水期,水低于石坝,水蓄坝内,用于农田灌溉。500多年涓流不息,今人仍在受益,让人佩服古人聪明智慧,但更应该追问古人为什么这么聪明。

  技术也许并不复杂。承继先人经验,站在先人肩上,建造此类石坝对当代人来说,应该不是问题。

  道理或许并不深奥。乐平古石坝是一面镜子,正面照出了古人的聪明智慧、深谋远虑,反面照出了一些今人的急功近利、浮躁肤浅。当今一些人追求政绩,考虑的不是打基础、谋长远,而是要求立竿见影、马上见效。百姓的造福工程对他们来说,非不能,实不为!

  古石坝是活着的,活了500多年了,并将继续为当地百姓谋福祉,多么了不起!

  我们难道不该向老祖宗学点什么吗?

【编辑:张培坚】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