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媒体吁把握好网络时代处理突发性事件关键点

2013年07月02日 17:02 来源:贵州日报 参与互动(0)

  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凭借其速度快捷、信息海量、群体互动等优势,成为了公众参政议政的大舞台。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至去年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5.64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4.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2.1%。实践证明,我国已进入网络时代。面对不可逆转的互联网发展形势,运用网络处置突发事件是当前面对的一个课题。笔者认为,应把握好以下关键点:

  首先,信息公开要及时,真实是关键。在信息闭塞年代,突发事件的消息不容易扩散,人们即使能够通过报纸、广播了解到,那也是慢了半拍的、经过“过滤”了的消息。而网络时代,人人都是记者,每个人都可以运用随身携带的手机将事件发生的消息立即传到互联网上,再配上吸引眼球的图片和标题,在很短时间内就可能“引爆”互联网。因此,网络时代处置突发事件,在第一时间真实的公布信息是关键。突发事件涉及的政府主管部门必须改变传统思维,要落实专门人员做好信息发布工作,在公布消息时要将网络媒体放在第一位。建立健全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全国知名网站开设官方微博;在一些热门网络论坛、社区注册官方ID(能够得到相关机构认证的最好)。通过官方ID发布的信息不仅能够增强权威性与可信度,而且能够建立良好的网络信息发布秩序。当然,事件发生之初,由于事件原因正在调查之中,无法全面系统的公布相关信息,发布信息的机构可以了解多少公布多少,做到持续跟进。充分利用手机短信、户外显示屏、车载电视、楼宇电视等新兴媒介公布信息,让真实信息在最短时间占领所有空间,避免谣言的滋生和传播。

  其次,回应质疑要迅速,精准是关键。互联网是一个匿名开放平台,网民是现实生活中的公民,他们在现实生活的种种遭遇很容易通过这个匿名开放平台反映出来。又特别是受现实生活中一些“仇富仇官”情绪的影响,每一起突发事件都有可能被网民质疑为政府部门不作为、政府工作人员失职等等。突发事件的信息在网上公布后,有质疑不可怕,这是网民知情权的体现,可怕的是面对质疑的粗暴态度。在回应质疑时,一是速度要快,这是对网民的尊重,也为更好地做好突发事件处置工作赢得舆论支持。二是要精准。一般来说,网民对一起突发事件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为什么会发生、发生后政府是怎么处置的、事件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如果是人祸,责任人是谁?应该怎么处理责任人?对于这些质疑,各级党委政府在处置时要以精练的语言、准确的事实、确凿的证据有理有据的逐一回应,消除网民心中的疑虑。三是态度要真诚。对于因相关部门工作失职而引发的突发事件,在回应时要勇于承认错误,并及时从严从重处理相关责任人。

  第三,配套措施要跟进,周全是关键。处置突发事件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一般都要涉及几个乃至更多的政府部门。在及时公布事件处置进度、回应网民关切的同时,还要制定严密的配套措施消除突发事件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相关领导必须考虑得周全一点、细致一点、人性一点。只有这样,党委政府的工作才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才不会是一句空谈。(杨维兵)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