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老人热衷收集票证 粮票布票还有“觉悟票”

2013年07月02日 18:03 来源:金陵晚报 参与互动(0)

  粮票、布票想必不少人曾经听过,可是“大粪票”、“觉悟票”你见过吗?计划经济时代必不可少的票证,在当代人的生活中却成了“稀罕玩意儿”。“臭烘烘的大粪也要凭票去挑?”每当面对年轻人不信的眼神,六合票证收藏者王智勇就会捧出自己的票证藏品,让他们一睹计划经济时代票证的“诱惑”。

  六合老人“痴迷”方寸之物

  在雄州街道王智勇先生的家,书房的一角16本集邮册十分醒目。这些集邮册里,存着上世纪不同时期全国各地发行的五颜六色的粮票、布票、糖票、油票等,让人看后感慨,用王智勇先生的话来说,那时“全国都在用票购物”。

  作为圈内知名的票证收藏家,王智勇用了20年收藏了全国各地布棉票1万多个品种,粮油料票5000多个品种,生活票证1万多个品种,其他各类票证5000多个品种,跨越了从1955年至1993年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出现的各类票证。

  王智勇的人生轨迹,穿越了整个“票证时代”。“票证可以说是中国一段历史的见证。”王智勇说,新中国成立初期,物资紧缺,粮食供需矛盾加剧。1955年,粮票以特殊身份登上新中国的历史舞台,成为城镇居民唯一的吃粮凭证,手里头有钱没票是买不到东西的,买米买肉要票,买油买煤要票,买布买衣也要票,一切都要凭票供应。1993年,王智勇听说粮票将退出历史舞台,决定开始收藏粮票。

  20年收藏了5万枚

  收藏之初,王智勇常常到亲朋好友家找票证,后来,闲暇时就到票证市场与收藏票的“票友”交流,互通有无。到市场淘票时间长了,他和全国各地近千名票友收藏爱好者建立起正常联系。

  从1994年起,王智勇不停地给全国各地“票友”写信,交流信息,交换藏品。“票友”的信件也如雪花般飞来,多时一天能收到十多封全国各地“票友”夹带票证的信件。信件积累了好几个纸板箱,王智勇收藏的票证也逐渐增加到几十本,“数数要超过5万枚了。”

  在王智勇看来,方寸票证蕴藏着许多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的内涵,具有史料和文物价值。同时票证的图案设计有明显的时代烙印,“‘文化大革命’前,主要以工农业生产为主,以发展水利、五谷丰登、三面红旗为主题;‘文革’期间,多数票证印有毛主席语录;‘文革’后的粮票则较为朴实,没有太多的文字和图案。”

  农民出工好坏也用票

  在王智勇的藏品中,一套二枚的“觉悟票”也很特别。“你看,这个票发行于1959年,发行单位是洛阳原康人民公社。”其中,一枚为红票,一枚为绿票。“这叫觉悟票,也就是工分票。”王智勇说,“在人民公社化时,人们常常是出工不出力,干好干坏一个样,原康人民公社就是针对这一现象发行了觉悟票。为考核农民劳动好坏,当地政府分别印刷了红绿两种票,劳动好,做事踏实,干劲大的发红票,反之劳动差,不按时上班,做工不出力没干劲的发绿票,并将这一票证定名为“觉悟票”。

  “上面写觉悟票只限本人,月底收票,用于验票评级发工资。”王智勇说,凭票计工分这一计划经济时的做法,和市场经济的今天计件工资有异曲同工之处。而票证的名称在那特殊年代,却尽显红色色彩。

  在王智勇的票证世界里,像这样发行面小却有一定收藏价值的票证还有不少,如大粪票,记者见到,这些票将每担粪还化成钱,一般价值1角5分,“如果分你家5担粪票,你不要就可以按照上面的价值转让。”随着时间的流逝,王智勇的藏品在不经意间就成为一个时代的见证和缩影。

  □通讯员 杨有祥

  金陵晚报记者 孙丹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习生 顾胜艳

【编辑:朱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