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叶家山古墓5件编钟出土 专家:为西周同期墓之最

2013年07月05日 14:04 来源:武汉晚报 参与互动(0)

  随州叶家山西周古墓发现编钟身影,这极大地引起了考古界的兴趣。随州能否再次创造奇迹,发现“曾侯乙”这样的成套编钟,很多考古爱好者对此充满期待。

  昨天,考古工作者对叶家山古墓最大的111号墓坑进行了深入发掘,果然令人惊喜:共发现了5件编钟。尽管编钟出土数量不多,但考古专家说,迄今发现的西周诸侯古墓中,叶家山古墓出土的编钟数量已是最多。这印证了当时的“曾国”不仅好乐器,而且已是十分富有,实力非常强大。

  5件编钟出土证实“曾国”强大

  经过考古工作者一天的发掘,昨天,111号墓坑的5件编钟已露出了真容。4件“铜绿色”的编钟靠着墓坑壁斜躺着,一件大编钟则竖立着,个体稍大于其他编钟。

  昨天下午,工作人员仍在用竹刀和毛刷,小心翼翼掘出编钟,并清理编钟上的泥土。显然,111号墓坑发掘出的编钟数量,未能达到关注者的期待。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叶家山古墓总领队黄凤春教授说,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在整个周王朝及诸侯国内,编钟数量都非常少见,这与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青铜工艺水平有关。目前已发现的同时期诸侯墓坑里,最多的也只有一组3件编钟。

  黄凤春认为,战国初期,属于编钟发展鼎盛时期。500年前的西周无法与战国编钟相提并论。叶家山古墓出土了5件编钟,对当时的西周诸侯来说,数量已经算很多了。它不能和编钟鼎盛时期的战国初期比。这说明,“曾王”好音乐,“曾国”实力也很强大,才能陪葬这么多编钟。

  111号大墓发现一批竹篾

  考古工作者称,叶家山考古发掘工作已经进入了关键时期。

  昨天上午11时40分许,叶家山古墓发掘现场保护实验室外悬挂的温度计已经爆表,指针划过40℃。为保护挖掘现场不受高温天气的影响,在正在发掘的111号墓坑和28号墓坑底四周,考古工作人员已经用黑色塑料布全部遮挡起来,保护文物免受阳光直射及高温伤害。

  记者了解到,在111号墓坑第二层上,发现了一批竹篾痕迹。“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李伯谦说,墓中第二层铺设的竹篾,很可能是为了防止雨水的渗透,对竹篾下的墓室及陪葬器物,起到一种保护作用。

  此次在111号大墓发现这批竹篾,对我国的葬制研究具有意义。

  殉葬马骸无法证明墓主身份

  叶家山古墓发掘中,目前已经发现了7座马坑,其中最大的马坑中竟有10匹马的骸骨。

  昨天上午11点50时许,武汉大学考古研究人员对马坑进行数字扫描,将保存马坑相关数据为后续的科学研究提供支持。记者看到,最大马坑位于111号墓坑的前方。10匹马骸错落有致地侧躺在马坑里,马的牙齿和骨骼非常清晰。

  李伯谦认为,从埋葬格局上看,该马坑属于111号墓主。但如果仅靠马坑里的10匹马骸,还不能确认墓主的身份。有考古专家认为,叶家山古墓马坑的发现,对研究古代陪葬车马礼制有重要的意义。陪葬车马从商代开始,周朝更盛,车马坑规模的大小,与墓主人的尊贵程度有关。

  下一步发掘墓室不会再有编钟

  迄今为止,大量精美的漆木器及有机丝织品,在“楚国辖区”的墓葬中均有发现。然而,叶家山古墓中还只发现了图纹特别的漆木残骸,未能出土完整的漆木器和丝织品遗留物。

  漆木器、丝织品等有机质文物保护专家、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吴顺清,也参与了此次叶家山古墓的发掘保护工作。他说,目前,叶家山古墓只发现了漆木器痕迹,也就是“只见漆皮,不见木体”。

  吴顺清认为,出现这种状况有两个原因:一是该古墓时隔3000年,时间过于久远;二是该墓坑地势较高,墓室内没有地下水,不利于有机质文物的保护,最终导致叶家山古墓内的漆木器木质体完全腐蚀,很难发现完整漆木器。

  有考古专家甚至推测,在叶家山最大的111号和28号墓坑中,很可能不会发掘出巨大木头制作的棺椁。这些木头或已腐蚀成泥。此外,墓室内更不可能出土3000年前的丝织品残留。

  在下一步对111号墓室的进一步发掘中,还会发掘出编钟吗?叶家山古墓总领队黄凤春教授说:不可能再会发现编钟,因为随葬的编钟不会放在墓室里面。-记者张勇军

  考古工作人员正在对古墓进行发掘,编钟已露真容。记者何晓刚 摄

【编辑:贾龙】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