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小候鸟”的别样亲情暑假:和父母团聚

2013年07月14日 17: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福州7月14日电 题:“小候鸟”的别样亲情暑假:和父母团聚

  作者 林春茵

  恰逢今年第7号台风“苏力”正面袭击福建,福建沿海暴雨倾盆,13岁的欣玥第一次亲身感受了台风。14日,她在日记里写道:“台风‘苏力’来了,雨大得很,爸爸名正言顺地不用去工作,正好在家同我耍。”

  5天前,欣玥从四川达州渠县老家来到福建晋江过暑假,她爸爸罗云科在这里打工已经13年了。

  欣玥在福建出生,跟在爸爸身边念完幼儿园的那年,家里又添了个小妹妹,妈妈把两姐妹带回四川老家,从此欣玥就成了“小候鸟”。

  每年假期,中国沿海发达地区繁华都市总有一群特殊的“小候鸟”,从那个村到这座城,为的是和父母短暂相聚。7月,又一个暑假到来,当城里的孩子忙于享受各种夏令营、才艺培训或暑假出游的乐趣时,欣玥又开始了漫长旅途的奔波,就为了与爸爸亲情团聚。

  乘坐火车的话,福州到渠县有34个小时的路程,还得算上从晋江到福州的车程。欣玥一年只能见到爸爸一两次,平时父女就靠电话沟通。对于她,团聚是奢侈的,让她收获更多的快乐与亲情。

  自从妹妹出生后,妈妈更多的时间放在妹妹身上,欣玥就更亲爸爸了,“但是我有时都想不起爸爸的样子了,就记得他在电话里头的声音”。

  今年5月,欣玥的学校开展“留守儿童生存状态”调研活动,在调查问卷“你最大的愿望”这一栏中,她毫不犹豫填上了“想和爸爸团聚。”

  这项调研活动是由渠县教育局发起的,该局副局长黄全对中新社记者说,“调研发现,有超过60%的孩子,最大的愿望,都是和在外打工的亲人团聚。”

  黄全说,四川渠县逾150万人口中有40万人常年在福建、广东等地务工,形成了多达6.3万名的“留守学生”。由于家庭特别困难等多种原因,部分“留守学生”与父母见面的机会很少,有的孩子甚至数年没有见过父母,严重影响到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今年暑假,四川达州市渠县启动“留守学生圆梦亲情列车行动”,分别将部分“留守学生”全程护送到渠县籍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福建、广东等地,和亲人团聚,欢度逾30天的“亲情暑假”。留守学生所涉及的往返车票、生活等旅费均由县财政承担。

  7月9日,首批200多名特困家庭“留守学生”乘坐重庆开往福州的火车,前来福建福州,黄全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作为“护送队”同车护送。

  欣玥正是这一活动的受益者。同是“小候鸟”的王同利却没有这份幸运了,今年小学毕业的他,自己跟着老乡从四川广安来到福州,与爸爸团聚一个暑假。

  在福州温泉公园的儿童乐园,王同利告诉记者,爸爸的工地正好在温泉公园旁边,他每天起床后就来到温泉公园,边玩边等爸爸;中午工地开饭时,他们父子一起吃盒饭。

  王同利的妈妈在他六岁那年病逝,他爸爸在福州做建筑水泥工,一走七八年,父子只有过年才能见上一面。现在,他来了,爸爸也没时间陪他,只能趁着午饭时间短暂相聚。尽管如此,王同利还是很满足,对爸爸说:“我在这里玩耍蛮好,你不用管我。”

  对于欣玥这个眉清目秀的小姑娘,黄全印象很深刻:火车上别的孩子都在嬉笑吵闹,只有她一直在写字,孩子们笑她是作家在写小说,她不着恼也不让人偷看。

  “我在写和爸爸见面的情景。”对于记者的好奇,欣玥不好意思地笑着说。

  罗云科对女儿十分满意,女儿学习不错,今年小学毕业从县上考到市里一所比较好的初中——达州外国语学校。这让他做出一个重要的决定:打算做完今年就回老家,在达州创业,“这样离家近,好照顾她们,到时全家就团圆了。”(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