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单亲妈妈为地贫女儿续命21年 曾不堪重压想跳桥

2013年07月19日 09:24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何淑娟和女儿相互支持,坚强地面对困境。 高笑 摄

    单亲妈妈为地贫女儿续命21年

    南方日报讯 (记者/马喜生 通讯员/陈志江)5月份,广州番禺区“地贫妈妈”何淑娟获得了“中国好人”称号,这是中央文明办主办、中国文明网承办的每月度身边好人评选活动。今年1月18日,何淑娟在央视公益慈善节目《梦想合唱团》呼唤爱心,获得50万元企业善款,她把30万元转赠给其他地贫患者。

    21年前,何淑娟生下患有重型地中海贫血女儿莉莉,21年来她摆地摊、打散工、做家政,赚钱为女儿续命。5年前,她开始参加“抗贫”义工,许多人开始亲切叫她娟姐。

    不堪生活重压曾想跳桥

    何淑娟住在番禺市桥一幢老楼三楼,这是一间使用面积不到40平方米的房间。房间贴满了何淑娟女儿莉莉的三好学生奖状以及各种相片,娟姐通过这种方式保留下女儿每个成长的瞬间。

    1991年,莉莉出生后被诊出患有重症地中海贫血,医生认为最多活不到20岁。为了救女儿,娟姐想要冒险再生一个孩子,用新生的婴儿的脐带血救回莉莉,丈夫没有答应。在携带地贫基因的家庭中,父母中有一方携带地贫基因,新生儿有一半几率成为携带者。

    治疗重型地贫一般要进行定期输血和排铁治疗,去铁治疗要每天进行,输血要每隔2—4周注浓缩红细胞,使红蛋白含量维持在90—105g/l以上。治疗地贫是一个“无底洞”,娟姐计算过,到女儿30岁时,治疗费用将达到200万—300万元,累计输血14万毫升。

    1998年,经过7年的挣扎,娟姐与丈夫离婚,独自承担为女儿医治和养家的重担。离异后娟姐的生活陷入困境,做过各种蠢事,割脉、吃药,想了结自己的生命求得解脱。

    在生活最艰苦的时候,娟姐想过带上女儿跳桥,那一天母女二人在雨中站在沙湾大桥上一个多小时,没有行人知道她思绪万千,内心挣扎在生与死的边缘。

    “妈咪,我好冷、好饿,我们回家吃饭吧。”莉莉充满期盼地望着娟姐说。

    “女儿救了我,从此我们俩人相依为命,相互帮助。”娟姐告诉记者,尽管她表达得很从容,但记者依然看到她眼睛里闪过一丝泪光。

    为了养莉莉,娟姐扫大街、摆地摊、做家政、打散工,被生活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她就和女儿抱头痛哭一场。

    发动数千人加入抗贫义工

    2008年,娟姐正式注册成为广州YMCA义工成员,参加广州YMCA地贫援助项目小组、广东地贫防治协会家长会,并任广州家长会会长。她接受过数不清的采访,采访总是围绕她21年来与女儿相依为命的故事和数年义工生活的酸甜苦辣。

    昨天,番禺区组织媒体采访娟姐获得“中国好人”称号。娟姐在社区办公楼上接受采访时,热情地给媒体人员派发地中海贫血知识宣传手册。媒体随着她回家的路上,娟姐捧着一叠宣传手册沿街派给商铺老板和路人,她还特别配合电视台摄影机取镜头。

    广东等沿海省份是地贫病的重发区,平均9个人就有1人携带地中海贫血基因。从地贫受害者母亲到地贫义工,娟姐完成了一次涅槃。

    “地贫患者父母压力大,如果不释放压力,可能会像我以前一样做傻事。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我找政府帮忙,找相同经历的人倾诉,找着找着,压力转化为慈悲的力量。”娟姐向记者坦露从自救到救人心情转变。现在,娟姐在番禺领一份低保,从事预防地贫抗击地贫工作。

    如今,她加入的地贫相关QQ群有80多个,她的新浪和腾讯微博上有成千上万的粉丝,她还开通了微信。在娟姐等人的努力下,地贫援助义工、志愿者多达数千人,越来越多地贫孩子称她为“地贫妈妈”。

    女儿:不辜负每一天

    昨日,莉莉踏入21岁零8个月,挨过了20岁门槛。

    每次去医院输血,莉莉习惯于称为“去度假”,把打针称之为“加油”。10岁那年,莉莉切除了肿大的脾脏,也是在10岁那年,她学会给自己打排铁针,因为重型地贫患者需要有规律使用口服或者针剂除铁药物。

    排铁针一次要花11小时之久。每天放学回家,莉莉做的第一件事是把针剂卡入排铁泵,把针头插在肚皮上,背好排铁泵,然后再写作业、吃饭、睡觉,直到第二天早上6时,才能拔下针头,卸下泵,完成一次排铁。

    对于娟姐的义工活动,莉莉一开始充满了抱怨,她不理解妈妈每天上班工作这么累,为什么还去管别人家的不幸,为什么不愿意多花时间陪自己?

    直到后来,莉莉领悟到自救和救人是一种救赎,她开始支持妈妈的义工工作。莉莉还跟随着志愿者参加抗贫活动,帮妈妈整理数据和文字,并传上网络。在昨天的采访中,莉莉熟练地拿起手机拍下记者的采访过程,她安静的表情让一些记者误以为她是一名工作人员。在刺眼的摄影机灯前,莉莉从容地讲述小时候遭受的歧视:“小时候,同学很怕我,因为我常常要输血,他们就给我取了‘吸血鬼’的外号。”

    去年,莉莉的心脏承受不了繁重的学习压力,休学静养一年,只能放弃参加今年的高考。她曾经的梦想是考入星海音乐学院,不过与生命相比,她果断选择后者,“每一天对我来说都很珍贵,我不敢辜负”。

    高中毕业后,莉莉开始面对就业,她目前的打算是开一家淘宝店,卖手机充值卡。她还告诉记者另一个长远打算——学做音乐后期制作。

【编辑:王安宁】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