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不堪论文科研压力纷纷出走 “好医生”出路何在?

2013年07月19日 16:38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不堪论文科研压力纷纷出走“好医生”出路何在?

  笔者昨日获悉,中山大学临床医学学生参赛代表队日前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获第四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总决赛特等奖,这是中山大学第三次获总决赛特等奖,从而实现历史“三连冠”。

  问及“制胜法宝”,老师说,学生们早早接触了临床,因此能自如应对总决赛中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麻醉、眼科、皮肤、耳鼻喉科、病理、医学影像等128项临床技能操作、相关知识点的考核。

  临床技能考核,这些医学院的佼佼者应对得游刃有余,但成为医生后,无论职称评定还是职务晋级,他们都还要过另一关:科研、论文关。近年,医学界出现“论文热”,各级医院都把论文尤其是发SCI(科学引文索引)列为医生考核的“硬指标”。

  前不久,拥有大批微博粉丝的急诊科“女超人”于莺(原北京协和医院急诊室医师)宣布辞职,留下一句“不陪以科研考核大夫的评判体系玩了”。

  她的潇洒转身,引发深思。如今评价体制为何会让一个深受粉丝喜爱的富有个性的医生出走?究竟怎样的人才是中国好医生?

  南方日报记者 曹斯 实习生 赵莞 通讯员 黄爱成 李绍斌 王丽霞

  焦虑

  从住院医师到主治医师,再到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每次晋升都需要完成科研分,但临床工作强度大,很难抽时间写论文

  于莺可以“不陪以科研考核大夫的评判体系玩了”,就职于广州一家三甲医院的住院医师聂子敬(化名)却不得不玩。

  “学医这么多年,入职6年,熬了这么久,刚买了房,还要养家,不是说放下就可以放下。”今年底,30岁的聂子敬打算申请晋升为主治医师,但让他焦虑的是,医院要求的30分科研分至今没完成。

  30分是什么概念?

  “在国内核心期刊以及中华医学会名下主办的中华系列期刊中,发一篇是100分,权重系数是0.3,这意味着第一作者可以拿到30分,第二作者可拿到15分;如果发了SCI,还要根据影响因子的不同评分,影响因子1就是200分,1-3约是300分,3-5是400分,5-10大概是500分,权重系数也是0.3。”但现实告诉聂子敬,要达到要求,不容易。

  除此之外,根据医院要求,聂子敬还必须完成两个阶段的住院医师培训,包括在急诊轮候半年以上,以及当一年以上的住院总。

  所谓住院总,就是让医生在晋升为主治医师前承担较多的工作量,以得到高强度工作压力的锻炼。住院总必须每周工作6到7天,每天24小时内均在病区或附近,以便随时到岗;此外,作为教学医院的员工,聂子敬还必须完成带教学任务。“这种状况下,很难抽时间写论文”。

  与聂子敬有相似烦恼的医生不在少数。在生物医学网站丁香园上,网友“ylxdh”抱怨:“苦啊,本就有写不完的病历,管不完的病人,还要为论文伤透脑筋。”

  但再苦,这也是中国医生晋升的必经之路。记者查看三甲医院评审标准发现,其对教学、科研也确实有明确要求:医院要具有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每年承担部委省级以上科研课题≥2项;在统计年度内,在国家级学术刊物(本专业领域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篇;参加国际学术交流≥1次……

  完成这些要求的主体就是医生。因此他们升了主治医师后,若要往上升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就必须交上“科研作业”。

  代价

  医学是经验科学,一定要有充分的临床经验,才能判断准确,处理得体。医生花在临床上的时间少了,恐怕连手术刀也拿得没那么利索

  诊治病人、做手术都是熟能生巧的事。“如果不会治病,这医生就白当了,我相信没有一个想当医生的人愿意远离临床,脱离病人。”聂子敬的同事、去年刚评上副主任医师的李景斌(化名)回想起要兼顾临床和科研的日子,很感慨。

  “我当时在ICU上班,上午去ICU,下午病人处理得差不多,就飞奔去病案室查病历资料。由于不方便带电脑到病案室,我只好拿笔抄,晚上回去再输入到电脑,一直干到凌晨。如果中间有病人要处理,还得回去,第二天要早起。”因做的是回顾性研究,李景斌需要几百个病例的详细资料,“熬了好长时间,终于发表了自己是第一作者的文章。”

  “代价不小,有时候一天只睡两三小时。”李景斌笑称当时的自己是“铁人”,“如果可以选择,我愿意把泡病案室的时间全留给病人。”他认为,医学是经验科学,一定要有充分的临床经验,才能判断准确、处理得体,“医生花在临床上的时间少了,恐怕连手术刀也拿得没那么利索,更难做到通过模糊的症状迅速确诊疾病。”

  于莺也曾表达过类似观点,在一次演讲中,她说:“我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泡在实验室,我宁愿琢磨患者24小时尿了多少,宁愿琢磨今天三个肠梗阻患者分别会是什么原因。将来,我会将这些临床知识写成一本小册子,大家愿意怎么传播都可以。这是我要做的!”

  而且,更让医生们纠结的是,为了做科研,他们不得不牺牲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的时间,“时间不够用,关心病人的精力就少了。但如今医患关系这么紧张,我们也希望能多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给予病人更多关怀,这样他们的不满也会少一些。”李景斌说。

  笔者还了解到,几乎每个医生心中都有一份“内部公认”好医生名单,他们可能不是主任医师、教授,而是有经验的副主任医师甚至老主治,“大家共事,治病水平会比较了解,有些医生医术高明,就是因为没发论文一直升不上去。如果亲戚来了,我们会带他们找这些医生看。”聂子敬坦言。

  成本

  论文影响因子分值越高,价格跟着涨,有公司可直接代写文章,价格至少是七八万元;国内许多核心期刊的版面都明码标价

  相比起李景斌跑病案室,为了省事,有的医生选择了更简单的方法——找人代劳。

  “打算发SCI的文章,可以交给专门的公司进行评估,他们会告诉你文章要怎么修饰,这样的费用大概是3000元;如果要翻译,价格就在2万-3万元,这些文章的影响因子在2-3左右。如果影响因子分值要更高,价格也跟着涨。甚至有编译公司,你给他数据,他会直接帮你写文章,这样至少得七八万元。”李景斌说,国内核心期刊也都有明码标价,“版面费大约是2000元”。

  笔者在网上用“医学职称论文”为关键字搜索,一下就搜出大量代写论文的网站。随便选取一个致电问及论文事宜,销售人员称,代写费及版面费为数千元,如果需要代发,北大核心期刊和“中华牌”期刊均可以“操作”,因刊物等级较高,“操作费”要1万元,但“保证能登出来”。

  笔者对代写人员不了解自己的专业表示担心,没想到对方打包票,“我们的老师都是大型三甲医院的,每个科室都有专人负责。”笔者又表示论文还没有确定题目,销售人员便积极地联系“老师”,很快提供了几个现成题目,甚至称“拿来申报课题也没问题”。

  “不少人本来对科研就没兴趣,如果只要付出一些成本,何必累死累活。”聂子敬的话,代表着很多医生的想法,“而且有的医院为了鼓励医生发文章,会报销部分版面费。”

  不过,请人代劳、应付发稿带来的弊端显而易见,不少水平粗糙的论文充斥着学术期刊。最典型的例子是“史上最牛连环抄袭门”,两年前,两名大学生调查发现,一篇关于“宫腔粘连”的医学论文,10多年来竟被16个医疗单位的25人进行了6轮抄袭,涉嫌学术不端行为的医生达70多人。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中山大学医学教务处处长肖海鹏教授直指,盲目追求论文数量,为“论文经济”提供了“土壤”,“要做科研,应扎扎实实地做,卓越的医生除了治病救人,还应对医学的发展有所贡献。科研的最终目的是攻克医学难题,还是病人受益,不是为了科研而科研。”

  出路

  基层、社区医院医生考核,不一定非要要求SCI,可以采用别的考核评估体系,如服务病人的效果和继续教育考核

  盲目追求SCI,让医生被赋予了太多救死扶伤以外的东西。

  在肖海鹏看来,错不在SCI本身,“能写SCI文章的医生,至少说明他受过良好的科研训练,具备成为一个优秀医学家的素质,但用SCI来卡医生的晋升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就错了。”

  从医多年,又带出了全国临床技能竞赛的三连冠,肖海鹏很清楚临床对医生意味着什么,“医生是不能脱离临床的,在教学中我们也一直提倡尽早接触临床。”他介绍,为了让学生早接触临床,学校还一改“先理论后临床”的传统教学方式。

  肖海鹏分析,“唯SCI论”很可能是我国阶段性的需要,“我们现在缺这类科研文章,所以要先把量做大。而在我刚考察完的英国伯明翰大学临床试验中心,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已在《柳叶刀》上发表了上百篇文章,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16篇文章。在这种科研水平很高的地方,多一篇只意味着你的科研取得了一定成果,与医生晋升没有任何关系。”

  如今,出路在何方?

  “指挥棒要调整。若多种评估体系同时存在,无疑是更合理的。”肖海鹏建议,“基层、社区医院医生考核,不一定要要求SCI,可以采用别的考核评估体系,如服务病人的效果和继续教育考核。因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医疗服务,而不是科研。”

  笔者了解到,2009年湖南省已开始了相关尝试,该市的基层医生评职称,论文可不成为必备条件;而最近据媒体报道,上海市卫生局正努力构建以临床实践能力为导向的评价标准。

  此外,还有不少医生呼吁,希望在科研方面得到更大支持。“在中国申请基金很难,哪怕申请到也不多,就几万元。中国的优势在于病人多,应该做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但这样的经费是根本做不来的。若能像英国、美国那样,以国家层面来投入,给予足够支持,对中国的科研发展将大有益处。”李景斌说。

  肖海鹏也认为,多中心合作更能出科研成果,“然而,文章可以是共同第一作者,但是一个研究课题,排名先后顺序却和晋升直接相关。”他建议评价时不要单纯看排名,应该根据实际贡献具体评估,这样有利于促进多中心的合作。

【编辑:王安宁】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